[发明专利]新型全天候平板太阳能热水器及其制热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30471.9 | 申请日: | 2013-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6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林广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南宁阳升太阳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00 | 分类号: | F24J2/00;F24J2/40;F24J2/5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01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全天候 平板 太阳能热水器 及其 制热 方法 | ||
1.一种新型全天候平板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压缩机、截流器和过滤器和内部设有热交换器的一体化保温水箱,所述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介质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端相连接,该压缩机的出口端与所述一体化保温水箱内的热交换器的进口端相连接,该热交换器的出口端与所述过滤器的进口端相连接,该过滤器的出口端通过所述截流器与所述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介质入口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全天候平板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平板架和若干并排在该平板架上的铝合金吸热导流片,该铝合金吸热导流片从横截面角度看,该铝合金吸热导流片的中部设有介质传导管,该铝合金吸热导流片的两端对称向下弯折,并垂直向下延伸,末端位置对称向内变折形成一用于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安装定位的安装定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全天候平板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传导管为一直径为6~10毫米的铜管,所述铝合金吸热导流片的宽度为150毫米,该铝合金吸热导流片的外表面涂覆有厚度为5~17μm的黑钛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全天候平板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保温水箱包括外箱和内胆,该内胆设置在所述外箱内,且与该外箱内壁之间形成夹层空间,该夹层空间内填充有保温材料,所述外箱的顶面设有安装凹位,所述压缩机和过滤器设置在该安装凹位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全天候平板大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位上设有能将其开口封闭的盖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全天候平板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的外表面包覆有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保温外壳,所述内胆的外表面包覆有隔热膜,所述保温材料为陶瓷复合材料,该陶瓷复合材料厚度为5~7C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全天候平板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一管径为8~12毫米,型号为不锈钢316的盘管,该盘管设置在所述内胆内。
8.一种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新型全天候平板太阳能热水器的制热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朝向太阳,用于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以将介质从低温度加热到高的温度,获得较高温度的介质;
(2)当介质达到预定的温度时,压缩机工作,对该较高温度的介质进行加压升温,以获得更高温度的介质,并将该更高温度的介质输送到一体化保温水箱的热交换器;
(3)热交换器与一体化保温水箱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以将一体化保温水箱内的水从低温度加热到高的温度,获得热水;与此同时,更高温度的介质也从高的温度降低到低温度,形成低温度的介质;
(4)低温度的介质经过滤器的过滤后进入截流器,并在截流器的截流作用下,介质变冷回流至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等待新一轮的加热;
重复步骤(2)至(4),实现制热水的目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热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时间段9:00~16:00时,若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内的介质的温度达到35℃时,压缩机工作,对该较高温度的介质进行加压升温,以获得更高温度的介质,并将该更高温度的介质输送到一体化保温水箱的热交换器;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内的介质的温度降到10℃时,压缩机停止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制热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时间段16:00~23:00时,若所述一体化保温水箱内的水的温度达不到预先设定的温度时,强制压缩机工作,对低温度或较高温度的介质进行加压升温,以获得更高温度的介质,并将该更高温度的介质输送到一体化保温水箱的热交换器;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一体化保温水箱内的水的温度达到预先设定的温度时,压缩机停止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南宁阳升太阳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南宁阳升太阳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047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