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度脱氮除磷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529690.5 | 申请日: | 2013-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1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 发明(设计)人: | 张蕾;李宝忠;郭宏山;马和旭;朱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78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116045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度 工艺 | ||
1.一种深度脱氮除磷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生化出水进入臭氧氧化反应器中,在臭氧氧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臭氧氧化反应,使污水中的有机氮、有机磷转化为可溶性的硝酸盐和磷酸盐;
(2)将步骤(1)臭氧氧化处理后的出水送入管式膜生物反应器中进行生化脱氮除磷处理,所述管式膜生物反应器沿污水流动方向分为进水区、好氧区和兼氧区,进水区设置臭氧过滤层分解臭氧、好氧区进行脱磷处理、兼氧区进行脱氮处理,出水经沉淀池后排放,部分污泥回流至管式膜生物反应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臭氧由处理装置外的臭氧发生器提供,利用空气作为原料,臭氧的投加量为5~20 mg/L废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臭氧的投加量为6~10 mg/L废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废水在氧化反应器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5~20 min,出口废水臭氧浓度小于3.5 m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管式膜生物反应器的有机负荷为0.1~0.5 kgCOD/m3.d,废水停留时间为1~4 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进水区溶解氧(DO)浓度为4~6 mg/L;好氧区的DO浓度2~4 mg/L;兼氧区DO浓度0.5~2 mg/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管式膜生物反应器由2~20级竖直单管串联而成,竖直单管的高径比为10:1~20:1,竖直单管的出水口处设有导流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竖直单管通过弯曲管相连接,连接竖直单管底部的弯曲管设有排泥口,首根竖直单管内设置布水器,布水器上方为装填臭氧分解催化剂的臭氧过滤层,末跟竖直单管的顶部设有溢流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单管内填充悬挂式立体弹性填料,比表面积为300~500 m2/m3,填充高度为竖直单管高度的1/2~5/6。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臭氧反应器出口废水臭氧浓度为1~2 mg/L及管式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溶解氧浓度为0.8~1.2 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969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饱和聚酯废水的处理及回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处理不饱和聚酯废水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