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位寄存器模块和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29297.6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5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黄昱荣;雷镇远;林廷政;蔡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20 | 分类号: | G09G3/20;G11C19/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位寄存器 模块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位寄存器的电路,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移位寄存器的电路。
背景技术
图1示出为现有的栅极驱动模块的方块图。请参照图1,现有的栅极驱动模块100可以适用于一显示装置,其包括多个移位寄存器,例如102、104、106和108。此外,在图1中,标示Vst表示为起始信号、标示CK和XCK皆表示为频率信号、标示Bi1和Bi2皆表示为输入信号,而标示Gn-1、Gn、Gn+1和Gn+2皆表示为栅极驱动信号。另外,每一移位寄存器皆具有三个晶体管,分别以M1、M2与M3来标示。以移位寄存器102的操作为例,其晶体管M1与M2的栅极端分别接收起始信号Vst与栅极驱动信号Gn,并据以决定是否将输入信号Bi1传送至晶体管M3的栅极端,以对晶体管M3的栅极端进行充电。而移位寄存器102中的晶体管M3则依据其栅极端的电压大小而决定是否将频率信号CK传送至移位寄存器102的输出端,以形成栅极驱动信号Gn-1。至于移位寄存器104~108的操作,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员可依前述移位寄存器102的操作方式而推得,在此便不再赘述。
从图1所示的栅极驱动模块100可知,移位寄存器102和104接收同一输入信号Bi1,而移位寄存器106和108则接收同一输入信号Bi2。意即,同一输入信号提供至连续相邻两级的移位寄存器。然而,这样的做法会使得画面出现明显的横纹,以图2来说明。图2示出为图1的栅极驱动模块的主要信号的时序图。在图2中,标示相同于图1中的标示者表示为相同信号。此外,在图2中,标示Gn-1_NODE1表示移位寄存器102中的晶体管M3的栅极端的电压大小,而Gn_NODE1表示移位寄存器104中的晶体管M3的栅极端的电压大小。由图2可知,当移位寄存器102中的晶体管M3的栅极端被充电至高位准时(如标示Gn-1_NODE1所示),移位寄存器102会对应产生并输出栅极驱动信号Gn-1,而当移位寄存器104中的晶体管M3的栅极端被充电至高位准时(如标示Gn_NODE1所示),移位寄存器104会对应产生并输出栅极驱动信号Gn。当移位寄存器102与104中的晶体管M3的栅极端被充电至高位准时,对应的晶体管M1与M2便会被关闭,然而由于移位寄存器102中的晶体管M3的栅极端被充电至高位准时,输入信号Bi1呈现高位准,而移位寄存器104中的晶体管M3的栅极端被充电至高位准时,输入信号Bi1呈现低位准,因而造成自移位寄存器104中的晶体管M3的栅极端流向输入信号Bi1的漏电流,会远大于自移位寄存器102中的晶体管M3的栅极端流向输入信号Bi1的漏电流。如此一来,就会造成栅极驱动信号Gn-1与Gn这两者的脉冲会有不同位准下降时间,进而使得显示装置的画面上产生明显的横纹。同样地,移位寄存器106与108也会有相同的情形。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移位寄存器模块,可以应用于显示装置,以避免上述在显示装置上发生横纹的情形。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以避免上述在画面上产生横纹的情形。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以避免上述在显示装置的画面上的横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92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伏节能灌溉智能控制装置
- 下一篇:冰淇淋的摆动供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