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冷却塔型高温炉渣水淬冷凝工艺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29156.4 | 申请日: | 2013-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5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东;刘俭;方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3/08 | 分类号: | C21B3/08;C2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4 | 代理人: | 刘俊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塔 高温 炉渣 冷凝 工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炉炉渣水淬工艺,特别涉及一种无冷却塔型高温炉渣水淬冷凝工艺及系统,属于冶金工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高炉炉渣水淬工艺主要由红渣沟、粒化箱、粒化槽(池)、脱水转鼓、蒸汽冷凝回收系统(冷凝塔)、水泵、冷却塔、粒化冷凝循环水管等组成。高炉渣自流至粒化箱前端,被粒化箱喷射冷却水快速冷却水淬成水渣,形成渣水混合物。渣水混合物由渣水分离装置将水渣和水分离,水渣被转运到堆场,水则经冷却后循环使用。渣水分离装置通常采用系统外工业净水进行反冲洗。
而对于高炉炉渣水淬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蒸汽,一般是将其输入粒化槽上部的冷凝塔中,经冷却水喷淋冷凝后集中收集,经冷凝回水泵泵入冷却塔进行冷却,再由冷凝供水泵将冷却后的水送入冷凝塔循环使用。大部分情况是将冷凝水收集后与粒化水混合,进入同一水池,冷却后再分别由粒化泵、冷凝供水泵将冷却后的水送入粒化箱和冷凝塔循环使用。
然则,前述工艺存在诸多缺陷,例如:
其一、冷凝水中同样含有一些细渣,对系统运行不利,磨损严重,喷嘴和管道容易堵塞,且难以恢复;
其二、冷凝供水和冷凝回水两级动力,且冷凝供水量不可调节,系统能耗偏高;
其三、水系统冷却能力不够,循环作业过程中水温升高趋势明显,有的甚至达到90℃以上,这种情况下冷凝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无冷却塔型高温炉渣水淬冷凝工艺及系统,其能实现冷凝水的循环利用,达成良好冷凝效果,且防止出现冷凝水含渣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冷却塔型高温炉渣水淬冷凝系统,包括:
主要由冷凝塔和冷凝喷嘴组成的冷凝单元,用以冷凝处理高温炉渣粒化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汽,
冷凝水收集槽,用以收集由所述水蒸汽冷凝形成的冷凝水,以及,
独立设置的水池,所述水池的有效高度低于冷凝水收集槽,使得冷凝水收集槽内的冷凝水能够自流入水池,
并且,所述水池还经冷凝供水泵与冷凝喷嘴连通。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之一,所述水池需要一定容量,限制一个作业周期水系统循环次数,以使冷凝供水温度不超过70℃。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水收集槽设于所述冷凝喷嘴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水池底部通过管道阀组与冷凝供水泵连通。
进一步的,该无冷却塔型高温炉渣水淬冷凝系统中无需设置强制通风冷却装置,冷凝水冷却可由系统空负荷运行中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系统中无需设置强制通风冷却装置,冷凝水冷却由冷却水系统空负荷运行中实现。
一种无冷却塔型高温炉渣水淬冷凝工艺,包括:使高温炉渣粒化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汽进入冷凝塔,并以冷凝喷嘴喷淋冷凝,而后经冷凝水收集槽自流入独立设置的水池,然后以冷凝供水泵将水池内的冷凝水输入冷凝喷嘴,对进入冷凝塔的水蒸汽进行喷淋冷凝。
作为较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之一,通过控制所述水池的容量,限制一个作业周期水系统循环次数,以使水温不超过70℃。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喷嘴安装于冷凝塔上部。
进一步的,该工艺中,进入冷凝塔的水蒸汽经喷淋冷凝后,先滴落到冷凝水收集槽内,再自流入独立设置的水池。
进一步的,所述水池通过管道阀组与冷凝供水泵连通。
进一步的,控制所述水池内80%以上的水在冷凝水系统内循环,20%以下的水进入粒化水系统。
其中,冷凝喷嘴的出水量可以随蒸汽量或水温变化进行调节。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原理作进一步的解释:
1、设置独立的水池,并使水池有效高度低于冷凝水收集槽,可以使冷凝回水自流进入水池,而后经冷凝供水泵将水再送入冷凝塔喷嘴,使冷凝水形成循环运行,并克服冷凝水含渣等问题;
2、上述所述的水池需要达到一定容量,控制一个炉次作业冷凝水循环次数,防止水温累积上升过多。冷凝水的冷却是利用炼铁生产间隙性特征,停止出渣时,冷凝水循环系统处于空负荷运行,使水温下降至常温。
综述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该高温炉渣水淬冷凝系统中,冷凝水单元独立设置,水中不带渣,使得该系统中相关组件的磨损大大减小,系统作业率提高,维护量降低;
(2)该高温炉渣水淬冷凝系统中,取消了冷凝回水泵,降低电能消耗,简化了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91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