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模板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29041.5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6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林德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德亮 |
主分类号: | E04G11/02 | 分类号: | E04G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模板 系统 | ||
1.建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平系统(1),所述水平系统(1)为一由若干水平模板(11)及若干转角件(12)组合构成的支撑框架结构;
边框系统,所述边框系统设置在水平系统(1)上,其为一由多组的组装柱(21)、转角件(22)及楼面转角件(23)拼装成一框架结构,所述转角件(22)为一长方体结构,所述楼面转角件(23)为一长条形结构;
龙骨系统,所述龙骨系统设置在边框系统内,其包括支撑龙骨(31)及若干设置在支撑龙骨(31)下方能够升降调节的支撑柱(32),所述支撑柱(32)通过连接件(33)设置在支撑龙骨(31)下方,所述连接件(33)通过一滑动结构设置在支撑龙骨(31)下方并能沿支撑龙骨(31)长度方向往复滑动;
面板系统,所述面板系统包括若干面板单元板,多个的面板单元板拼接在水平系统(1)内侧上方及边框系统侧面形成里墙板(4),多个的面板单元板拼接在水平系统(1)外侧上方形成外墙板(5),多个的面板单元板拼接在边框系统及龙骨系统上形成楼面板(6),所述里墙板(4)与外墙板(5)之间配置有一里外墙加强系统(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模板(11)的高度为100mm或2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件(22)的端面为正方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建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件(22)、楼面转角件(23)及支撑柱(21)均由板件焊接而成,其内部为一中空结构,所述转角件(22)侧面、支撑柱(21)侧面及楼面转角件(23)端面上均开设有若干连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龙骨(31)为一下端开口的框体结构,其内部为能够容纳连接件(33)往复滑动的通槽(34),且该通槽(34)下端开口处设置有能够限制连接件(33)掉落的限位部(341),所述连接件(33)上开设有与支撑柱(32)对应的连接孔(331),所述支撑柱(32)插装在该连接孔(33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建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32)包括与支撑龙骨(31)连接的调节柱(322)及配置有与调节柱(322)对应通孔的支撑管件(323),所述调节柱(322)为一螺杆结构,所述支撑管件(323)上套设有一被上下限位并能够自由转动的调节螺母(321),所述调节螺母(321)与调节柱(322)对应配置,所述调节柱(322)穿设在支撑管件(323)内并与调节螺母(321)配合连接,通过选择调节螺母(321)即可调节支撑龙骨(31)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32)还包括设置在支撑管件(323)下端的调节管件(324),所述调节管件(324)内开设有与支撑管件(323)对应的通孔,所述支撑管件(323)穿设在调节管件(324)内并通过一调节装置调节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移,所述支撑管件(323)上开设有若干调节孔(325),所述调节管件(324)上开设有与调节孔(325)对应的长条形的通槽(326),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穿设在调节孔(325)与通槽(326)之间的插销(327)及能够限制插销(327)滑动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为一套设在调节管件(324)上的夹紧套(328),所述夹紧套(328)配置有一夹紧螺栓(329),通过锁紧夹紧螺栓(329)能够使夹紧套(328)夹紧定位在调节管件(324)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里外墙加强系统(7)包括穿设在里墙板(4)和外墙板(5)之间并外露的螺杆(71)、及分别设置在里墙板(4)和外墙板(5)外侧的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与螺杆(71)对应配置并能通过螺纹配合,通过夹紧机构与螺杆(71)的配合锁紧,能够分别压紧里墙板(4)和外墙板(5)以夹紧加固里墙板(4)和外墙板(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德亮,未经林德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904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