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碱玻璃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28672.5 申请日: 2013-10-31
公开(公告)号: CN104276756B 公开(公告)日: 2017-06-27
发明(设计)人: 张广涛;何豪;田鹏;沈玉国;李俊锋;闫冬成;王丽红;侯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 东旭集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3C3/093 分类号: C03C3/093
代理公司: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3123 代理人: 王苑祥
地址: 050000 河北*** 国省代码: 河北;1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玻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玻璃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广泛适用于制作平面显示、照明、光伏器件或者其他光电器件的玻璃基板的配方,具体地说是一种不含碱金属的碱土铝硅酸盐玻璃。

背景技术

随着光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各种显示器件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比如有源矩阵液晶显示AM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以及应用低温多晶硅技术的有源矩阵液晶显示LTPS TFT-LCD器件,这些显示器件都基于使用薄膜半导体材料生产薄膜晶体管TFT技术。主流的硅基TFT可分为非晶硅(a-Si)TFT、多晶硅(p-Si)TFT和单晶硅(SCS)TFT,其中非晶硅(a-Si)TFT为现在主流TFT-LCD应用的技术,非晶硅(a-Si)TFT技术,在生产制程中的处理温度可以在300-450℃温度下完成。LTPS多晶硅(p-Si)TFT在制程过程中需要在较高温度下多次处理,基板必须在多次高温处理过程中不能发生变形,这就对基板玻璃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优选的应变点高于650℃,更优选的是高于670℃、700℃。同时玻璃基板的膨胀系数需要与硅的膨胀系数相近,尽可能减小应力和破坏,因此基板玻璃优选的线性热膨胀系数在28-39×10-7/℃之间。为了便于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作为显示器基板用的玻璃应该具有较低的熔化温度和液相线温度。

用于平面显示的玻璃基板,需要通过溅射、化学气相沉积(CVD)等技术在底层基板玻璃表面形成透明导电膜、绝缘膜、半导体(多晶硅、无定形硅等)膜及金属膜,然后通过光蚀刻(Photo-etching)技术形成各种电路和图形,如果玻璃含有碱金属氧化物(Na2O,K2O,Li2O),在热处理过程中碱金属离子扩散进入沉积半导体材料,损害半导体膜特性,因此,玻璃应不含碱金属氧化物,首选的是以SiO2、Al2O3、B2O3、碱土金属氧化物RO(RO=Mg、Ca、Sr)等为主成分的碱土铝硅酸盐玻璃。

大多数硅酸盐玻璃的应变点随着玻璃形成体含量的增加和改性剂含量的减少而增高。但同时会造成高温熔化和澄清困难,造成耐火材料侵蚀加剧,增加能耗和生产成本。因此,通过组分改良,使得低温粘度增大的同时还要保证高温粘度不会出现大的提升,甚至降低才是提高应变点的最佳突破口。

在玻璃基板的加工过程中,基板玻璃是水平放置的,玻璃在自重作用下,有一定程度的下垂,下垂的程度与玻璃的密度成正比、与玻璃的弹性模量成反比。随着基板制造向着大尺寸、薄型化方向的发展,制造中玻璃板的下垂必须引起重视。因此应设计组成,使基板玻璃具有尽可能低的密度和尽可能高的弹性模量。

随着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普及,开启了智能移动的时代。以往的手机局限在通讯功能,但目前包括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智能设备的性能已与笔记本接近,使得让人们凭借无线通信的方便性无时无刻不在执行及享受较高层次的商务及娱乐活动。在这样的趋势下,对显示器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对移动智能设备的画面质量、在户外的可视性能要求也正在提升,同时为了减轻手持式设备的使用负担,重量变轻、厚度变薄成为不可避免的大趋势。在这种发展潮流引导下,显示面板正在向轻薄化、超高清显示的方向发展,面板制程工艺向更高处理温度发展;同时单片玻璃经过工艺处理,厚度达到0.25mm、0.2mm、0.1mm甚至更薄。使玻璃变薄的方式目前主要是化学减薄,具体的说,使用氢氟酸或氢氟酸缓冲液对玻璃基板进行腐蚀,其薄化原理如下:

主要化学反应:4HF+SiO2=SiF4+2H2O

次要化学反应:RO+2H+=R2++H2O(R代表碱土金属等)

化学减薄工艺及玻璃基板减薄后的表面质量与基础玻璃组成有一定关系,现有TFT-LCD基板玻璃在化学减薄过程中频繁出现“凹坑”、“凹凸点”等不良欠点,增加了生产成本。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的玻璃在减薄后具有更好的表面质量,因此研发高化学稳定性的TFT-LCD基板玻璃,可以减少二次抛光等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品质和良品率,对于大型工业化生产有较大益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旭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旭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86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