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纤维丝分段冷却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28540.2 | 申请日: | 2013-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6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徐醒我;关乐;赵满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龙杰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092 | 分类号: | D01D5/09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孙国栋 |
地址: | 215638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经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分段 冷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纤维丝分段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工业用纺织品在全球发展十分迅速,是纺织行业新兴的具有发展潜力和高附加值的技术性产品,作为工业用纺织品的原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现在市场上供应的纤维丝都是以常规产品为主,强度一般都在4.5cN/dtex左右的,用于一般服饰、窗帘或者婚纱用途。但现有技术中,纤维丝的冷却处理常常一次性完成,这样的冷却方式,纤维丝结晶不够均匀,入册导致后续加工操作难易顺利进行。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单纤维丝分段冷却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一种单纤维丝分段冷却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纤维丝分段冷却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待冷却的单纤维丝;
将单纤维丝经过第一冷却区域,进行一次冷却降温处理;
控制单纤维丝的传输速度,将单纤维丝经过第二冷却区域,进行二次冷却降温处理;
将经过二次冷却降温处理的单纤维丝送入第三冷却区域,进行三次冷却降 温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纤维丝分段冷却方法还包括四次冷却降温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纤维丝分段冷却方法还包括五次冷却降温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纤维丝分段冷却方法还包括六次冷却降温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纤维丝分段冷却方法还包括七次冷却降温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相邻冷却温度区域之间的温差为3-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单纤维丝分段冷却方法还包括对冷却温度区域中的温度进行监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不同温度区域之间通过隔板和加热板进行隔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降温处理采用吹风冷却的方式,冷却风从侧向进行吹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单纤维丝分段冷却方法生产工艺简单,其生产设备相对简单,易于推广应用,同时,冷却后的单纤维丝结晶均匀,便于后续的生产加工处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单纤维丝分段冷却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测试实验的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纤维丝分段冷却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待冷却的单纤维丝;
将单纤维丝经过第一冷却区域,进行一次冷却降温处理;
控制单纤维丝的传输速度,将单纤维丝经过第二冷却区域,进行二次冷却降温处理;
将经过二次冷却降温处理的单纤维丝送入第三冷却区域,进行三次冷却降温处理。
优选地,所述单纤维丝分段冷却方法还包括四次冷却降温处理。
优选地,所述单纤维丝分段冷却方法还包括五次冷却降温处理。
优选地,所述单纤维丝分段冷却方法还包括六次冷却降温处理。
优选地,所述单纤维丝分段冷却方法还包括七次冷却降温处理。
优选地,所述相邻冷却温度区域之间的温差为3-10℃。
优选地,单纤维丝分段冷却方法还包括对冷却温度区域中的温度进行监测。
优选地,所述不同温度区域之间通过隔板和加热板进行隔离。
优选地,所述冷却降温处理采用吹风冷却的方式,冷却风从侧向进行吹送。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 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单纤维丝分段冷却方法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工艺流程图。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待冷却的单纤维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龙杰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龙杰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85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