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采暖的多种末端混合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27940.1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9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杰 |
主分类号: | F24D3/00 | 分类号: | F24D3/00;F24D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4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采暖 多种 末端 混合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采暖的多种末端混合系统,尤其是地面辐射采暖与其他采暖末端混合使用的系统。
背景技术
采暖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北方地区的集中供暖、分户空调供暖、分户散热器供暖、地暖、散热器+地暖混合采暖等等。
空调供暖舒适度较低,长期使用会产生头胀、干燥等不适反应。
散热器一般安装于外窗下,以阻挡室内冷空气的入侵及冷辐射。优点是升温较快,但舒适度不如地暖。
地暖又称“地面辐射采暖”,按照供热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水地暖和电地暖。
地暖的优点:卫生、环保功能、舒适健康,适宜人居。地板辐射采暖中,热量的传播主要以辐射形式进行,热量散发均匀,且自下向上传递,房间下暖上凉,适合人体的生理特点,给人以自然的舒适感,不造成污浊空气的对流,室内洁净。地暖是目前公认的最舒适的家庭采暖方式。
地暖的缺点:热惰性强,温控滞后。室温调高或调低的过程时间都较长,导致用户有临时需求变化时,达到所需舒适温度的时间滞后,难以有效、及时地进行温控调节。
目前,家庭分户采暖的水循环系统的热源主要为壁挂炉,壁挂炉的最佳工况温度为80℃/60℃,这比较符合散热器末端的要求。对于水循环地暖系统,供水温度一般设定在50℃以下。因此,如何利用好热源、使供暖系统更加节能、安全,是系统设计的重点。
根据上述采暖方式的特点,现在又有了散热器+地暖混合采暖的模式,即根据户内功能区域的特点,在不同的采暖区域安装不同的末端系统。通常的组合形式是:在活动频繁的客厅、餐厅安装地暖,在活动少的卧室、卫生间和书房则安装散热片采暖。这种模式虽然集合了散热器和地暖各自的优点,但这种混合模式并没有完全克服两种末端各自的缺点。由于混合模式中两种末端连接方式为并联、且两种末端的分配比例会因为用户的实际需求而产生变化,因此不利于能源的梯级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户内的热负荷,按照相对固定的比例将热负荷分摊给不同的末端,以结合不同末端的优势、取长补短,并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所述的采暖系统的末端由低负荷的地面辐射采暖末端1和高负荷的散热器末端2两部分组成,在各个采暖区域内,均设置两种末端协同工作;地面辐射采暖末端1和散热器末端2设计的热负荷分配比例为:地面辐射采暖末端1输出的热量上限为采暖系统输出热量上限的15%至40%之间;与此对应,散热器末端2 输出的热量上限为采暖系统输出热量上限的85%至60%之间。
其中地面辐射采暖末端1可以使用热水循环加热或电加热。地面辐射采暖末端1可以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以较低的消耗支持采暖系统运行的连贯性要求;低负荷回路在安装调试阶段完成设定之后可以持续、稳定的工作,基本做到免调节。必要时可以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进行阶段性调整。
高负荷的散热器末端2可以实时改变运行参数以适应实时需求的变化,可调节的参数包括进回水温度、流量。当高负荷末端将采暖区域内的环境温度提升到较高时,地面辐射采暖末端1积蓄的热量也能够顺利的释放出来,从而提高采暖的舒适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 低负荷末端具有热惰性高的特点,使得采暖系统的运行更加平稳;
2、 高负荷末端具有热惰性低的特点,可以采取更灵活的调节手段,响应速度更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水循环散热器末端与地暖末端直接串联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水循环散热器末端与地暖末端间接串联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主要针对地面辐射采暖末端1和散热器末端都为水循环加热末端的情况进行说明。
现有的散热器+地暖混合采暖的模式,强调的是各个采暖区域都只使用一种末端、不混用,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则是在各个采暖区域都使用两种末端,个别小面积区域如受到条件限制不适合安装某种末端的情况除外。
当两种末端协同运转时,散热器末端2可以较快的提升室温,而当室温升高后,即使地面辐射采暖末端1输出的热量较少,依然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从而提升室内的舒适度。同时,由于地面辐射采暖末端1输出的热量较少,因此其进水温度可以控制在40℃以下。
如果每个采暖区域都只使用一种末端,从总体来看两种末端的热负荷分配比例是不确定的,尤其在用户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两种末端的热负荷分配比例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杰,未经朱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79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