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实际地震数据的观测系统变观设计评价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26102.2 | 申请日: | 2013-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7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邹雪峰;许银坡;詹仕凡;李培明;杨剑;韩淑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贾磊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实际 地震 数据 观测 系统 设计 评价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实际地震数据的观测系统变观设计评价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型的建筑群、厂矿企业、养殖场、路网等逐年增多,加之自然形成的高山、湖泊等,在地震勘探中,这些地区无法布设炮点和检波点,是地震勘探的障碍区。由于这些障碍区造成地震勘探中炮点、检波点不能按设计的观测系统进行规则布设,致使最终处理得到的地震资料中浅层缺失,影响了构造区块的整体认识和凹陷的资源评价。为了弥补因为障碍区导致的地震资料缺失,目前在地震勘探中采用变观设计来解决这类问题,具体做法是通过炮检点偏移、以炮代道、以道代炮、增加炮检点布设等方法。评价变观设计是否合理是通过计算目的层覆盖次数和分析覆盖次数的多寡来衡量资料缺失情况。
上述方法是基于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由于覆盖次数并不能真正代表地震资料的缺失,特别是浅层地震资料的缺失长度和宽度,无法真正预测地震剖面缺口大小和成像效果。该方法没有与实际地震数据结合起来,往往凭经验来估计资料缺失程度,其结果因人而异,误差较大,利用这种方法评价观测系统变观设计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实际地震数据的观测系统变观设计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勘探区域障碍物的变观观测系统计算每个面元的炮检距分布;
从勘探区域的实际地震资料中选取具有代表勘探区域目的层特征的地震道集数据,选择出的地震道集数据形成模型超道集,且所述超道集的炮检距分布均匀;
对所述面元按炮检距从所述模型超道集里抽取偏移距最近的地震道,得到所述面元的道集数据;
对所述面元的道集数据进行叠加获取勘探区域的地震数据体;
从所述地震数据体中抽取地震剖面或水平切片分析浅层地震资料缺失与弥补情况,实现观测系统变观设计评价。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形成模型超道集的步骤还包括:
对选择出的地震道集数据进行坏道剔除、去噪和动校正处理,并根据波形拉伸畸变情况进行合理的切除,得到包含不同偏移距的模型超道集。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选择出的地震道集数据为共炮点、共检波点或者共中心点道集。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勘探区域目的层特征指的是目的层的起伏情况;如果所述勘探区域目的层相对平坦,选择能代表勘探区域目的层的单个地震道集数据,如果所述勘探区域目的层起伏较大,选择多个或一条线的地震道集数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实际地震数据的观测系统变观设计评价装置,该装置包括:
面元炮检距分布单元,用于根据勘探区域障碍物的变观观测系统计算每个面元的炮检距分布;
模型超道集单元,用于从勘探区域的实际地震资料中选取具有代表勘探区域目的层特征的地震道集数据,选择出的地震道集数据形成模型超道集,且所述超道集的炮检距分布均匀;
面元的道集数据单元,用于对所述面元按炮检距从所述模型超道集里抽取偏移距最近的地震道,得到所述面元的道集数据;
勘探区域地震数据体单元,用于对所述面元的道集数据进行叠加获取勘探区域的地震数据体;
评价单元,用于从所述地震数据体中抽取地震剖面或水平切片分析浅层地震资料缺失与弥补情况,实现观测系统变观设计评价。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型超道集单元还包括:地震道集数据预处理模块;
所述地震道集数据预处理模块,用于对选择出的地震道集数据进行坏道剔除、去噪和动校正处理,并根据波形拉伸畸变情况进行合理的切除。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型超道集单元选择出的地震道集数据为共炮点、共检波点或者共中心点道集。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型超道集单元中勘探区域目的层特征指的是目的层的起伏情况;如果所述勘探区域目的层相对平坦,选择能代表勘探区域目的层的单个地震道集数据,如果所述勘探区域目的层起伏较大,选择多个或一条线的地震道集数据。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分析结果与实际采集处理后的结果十分吻合。克服了常规基于覆盖次数,凭经验来估计资料缺失程度评价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改善了地震资料的采集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61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