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内线束的可任意翻转的封闭式管卡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25913.0 | 申请日: | 2013-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7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沈燕辉;赵行阳;戴礼强;邹凌华;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237 | 分类号: | F16L3/237;F16L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郭海彬;范晓斌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内线 任意 翻转 封闭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卡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内线束的可任意翻转的封闭式管卡。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单管卡或多管卡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各种管路和线束的布置中,而一般的封闭式管卡利用销轴与管卡构成铰链结构,达到管卡张开或闭合的目的,使用过程中销轴容易掉出,通过螺栓固定销轴制作成本高,安装困难。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用于汽车内线束的可任意翻转的封闭式管卡,解决管卡内销轴容易脱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内线束的可任意翻转的封闭式管卡,解决管卡内销轴容易脱落的问题,达到固定销轴的目的。本发明成本低廉、安装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内线束的可任意翻转的封闭式管卡,包括:弹性材料的第一管卡,销轴,弹性材料的第二管卡;
所述第一管卡具有第一轴套;
所述第二管卡具有第二轴套和第三轴套;
所述第一轴套设置在所述第二轴套和所述第三轴套之间,所述第一轴套、所述第二轴套和所述第三轴套的内部形成贯通孔;
所述贯通孔的两端为第一内径,所述贯通孔的内部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内径的第二内径凹槽,所述第一内径与所述第二内径凹槽构成第一轴肩结构和第二轴肩结构;
所述销轴的外径与所述贯通孔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第二内径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三轴套内部,所述第一轴肩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轴套中间位置,所述第二轴肩结构与所述第三轴套外侧边缘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轴套长度的二分之一。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卡与所述第二管卡内径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线束与管路的球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卡和第二管卡为塑料或橡胶,能在所述第一内径和所述第二内径凹槽范围内挤压变形。
优选地,所述第二内径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内部,所述第一轴肩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轴套中间位置,所述第二轴肩结构与所述第二轴套外侧边缘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轴套长度的二分之一。
优选地,所述第二内径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二轴套和所述第三轴套内部。
本发明至少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1)将第一轴套设置在第二轴套和第三轴套之间,并在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和第三轴套的内部形成贯通孔,利于销轴的安装;在贯通孔内部设置第一轴肩结构和第二轴肩结构,销轴的外径与贯通孔相匹配,避免销轴脱落,达到固定销轴的目的;第一管卡和第二管卡为弹性材料,可在第一内径和第二内径凹槽范围内挤压变形,安装销轴时可忽略第一轴肩结构和第二轴肩结构限制,装配方便。
2)在第一管卡与第二管卡内径面上设置球形结构,使线束和管路与管卡内径面配合紧密、不易掉出,起到固定线束与管路的目的。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为管卡外观结构图;
图2为销轴与管卡配合位置剖视图;
图3为管卡张开图;
图4为管卡闭合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第一管卡100,销轴200,第二管卡300,第一轴套101,第二轴套301,第三轴套302,球形结构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内线束的可任意翻转的封闭式管卡,包括弹性材料的第一管卡100,销轴200,弹性材料的第二管卡300;第一管卡100具有第一轴套101;第二管卡300具有第二轴套301和第三轴套302;第一轴套101设置在第二轴套301和第三轴套302之间,第一轴套101、第二轴套301和第三轴套302的内部形成贯通孔;贯通孔的两端为第一内径,贯通孔的内部具有大于第一内径的第二内径凹槽,第一内径与第二内径凹槽构成第一轴肩结构和第二轴肩结构;销轴200的外径与贯通孔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59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路由器中数据报文发送的流控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