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驻防报警与跟踪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25621.7 | 申请日: | 2013-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2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刘飞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102 | 分类号: | B60R25/102;B60R25/33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驻防 报警 跟踪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安全保护系统及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驻防报警与跟踪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私家车,私家车防盗也成了突出问题。虽然汽车防盗系统设计越来越精密,但汽车盗窃事件总有发生,原因就在于,现有的车辆防盗系统的设计重心都为汽车车身本身。而如智能手机之类的智能终端的发展,让汽车防盗有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方向。可以考虑通过智能手机之类的智能终端对汽车进行驻防报警监控,还可以对车辆进行丢失找寻。为车主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防盗及找寻方法。而现今并不存在这样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车辆驻防报警与跟踪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车辆驻防报警与跟踪系统,包括定位及报警装置、智能终端及服务器,
所述定位及报警装置用于对车辆进行实时定位并与服务器进行交互,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控制命令,执行控制命令并将处理结果发送给服务器;
智能终端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控制命令,并接收服务器反馈的处理结果;
服务器用于与定位及报警装置和智能终端进行交互,处理智能终端发送的控制命令并转发给定位及报警装置,接收定位及报警装置发送的处理结果,并将处理结果转发给智能终端。
具体的,所述控制命令包括开启驻防报警命令和/或关闭驻防报警命令和/或查看车辆当前位置命令和/或查看车辆历史位置命令。
具体的,所述处理结果包括开启驻防报警和/或关闭驻防报警和/或车辆当前位置信息和/或车辆历史位置信息。
具体的,所述定位及报警装置包括震动感应报警单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智能终端为智能手机和/或笔记本电脑和/或平板电脑和/或车载电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为:车辆驻防报警与跟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用户通过智能终端向服务器发送控制命令;
b.服务器接收控制命令后,将其转发给定位及报警装置;
c.定位及报警装置接收控制命令,执行控制命令并将处理结果发送给服务器;
d.服务器将处理结果转发给智能终端。
具体的,步骤a中所述控制命令包括开启驻防报警命令和/或关闭驻防报警命令和/或查看车辆当前位置命令和/或查看车辆历史位置命令。
具体的,步骤c中的处理结果包括开启驻防报警和/或关闭驻防报警和/或车辆当前位置信息和/或车辆历史位置信息。
具体的,所述定位及报警装置包括震动感应报警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终端为智能手机和/或笔记本电脑和/或平板电脑和/或车载电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实时查看车辆的当前位置信息及历史位置信息,时刻掌握车辆的运动状态,能够有效增加车辆的安全性,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使用便利。本发明适用于现有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车辆驻防报警与跟踪系统,包括定位及报警装置、智能终端及服务器,
所述定位及报警装置用于对车辆进行实时定位并与服务器进行交互,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控制命令,执行控制命令并将处理结果发送给服务器;
智能终端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控制命令,并接收服务器反馈的处理结果;
服务器用于与定位及报警装置和智能终端进行交互,处理智能终端发送的控制命令并转发给定位及报警装置,接收定位及报警装置发送的处理结果,并将处理结果转发给智能终端。
智能终端所发送的控制命令具体包括开启驻防报警命令和/或关闭驻防报警命令和/或查看车辆当前位置命令和/或查看车辆历史位置命令。在用户离开车辆后,可开启驻防报警命令以开启系统的相应功能;当用户打算驾驶车辆时,便要向服务器发送关闭驻防报警命令,以免打开车门或启动车辆时,本系统又进行报警。当用户需要查看车辆当前位置或车辆历史位置时,只需发送车辆当前位置命令或查看车辆历史位置命令,即可通过智能终端显示车辆的相应位置信息。
所述处理结果包括执行状态及车辆信息,具体而言,执行状态包括驻防报警开启或驻防报警关闭,车辆信息包括车辆当前位置信息、车辆历史位置信息、震动强度信息、震动时间信息及震动持续时间信息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56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支架立柱再制造柱头螺纹孔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组装式展示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