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苗木嫁接繁殖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525534.1 | 申请日: | 2013-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5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 发明(设计)人: | 郝炎辉;贾秀平;张森森;赵金斌;陈小迎;王京梅;刁久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刁久新 |
| 主分类号: | A01G1/06 | 分类号: | A01G1/06;A01G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25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苗木 嫁接 繁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繁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根苗木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树木品种用适宜的砧木嫁接繁殖,是大多数树木的有效繁殖方法,其优点是繁殖系数高,操作简便,成本低,遗传性状变异小。然而针对缺乏适宜亲和力砧木的树木繁殖,则仅依靠分株、压条、根蘖等繁殖,其繁殖系数低,苗木整齐度差,不适应生产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活率高且苗木整齐的一种苗木嫁接繁殖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苗木嫁接繁殖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选取与接穗能够暂时亲合的砧木,选取待嫁接苗木的接穗,将接穗嫁接到砧木上;
步骤二,待接穗成长为成品苗后,将其移栽定植,定植时对成品苗进行深栽,将土壤完全覆盖住接穗与砧木的结合部位;
步骤三,待接穗与砧木的结合部位生根后,将砧木切割掉,只留取接穗和接穗上的自生根。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二中,土壤覆盖所述接穗下部的10cm至20cm。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一中,在接穗和砧木的结合部位涂抹植物生长素。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苗木嫁接繁殖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选取砧木,选取待嫁接苗木的接穗,然后将接穗嫁接到砧木上;
步骤二,待接穗成长为成品苗后,将其移栽定植,定植时对成品苗进行深栽,将土壤完全覆盖住接穗与砧木的结合部位;步骤三,待接穗与砧木的结合部位生根后,将砧木剪除掉,只留取接穗和接穗上的自生根;利用本方法繁殖的苗木具有自生根,不带有砧木,能够快速繁育自根苗,提高繁殖系数,成活率高。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嫁接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深栽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根系生长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剪除砧木后的示意图;
图中:1-砧木;2-接穗;3-自生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一种苗木嫁接繁殖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如图1所示,选取砧木1,选取待嫁接苗木的接穗2,然后将接穗2嫁接到砧木1上,在接穗2和砧木1的结合部位涂抹植物生长素,例如萘乙酸等生根剂;
步骤二,如图2所示,待接穗2成长为成品苗后,将其移栽定植,定植时对成品苗进行深栽,将土壤完全覆盖住接穗2与砧木1的结合部位,土壤覆盖所述接穗2下部的10cm至20cm;
步骤三,如图3所示,待接穗2与砧木1的结合部位生根后,如图4所示,将砧木1剪除掉,只留取接穗2和接穗2上的自生根3。
在本发明中,砧木1只在苗木嫁接初期为接穗2提供营养,待接穗2生根后,再剪除砧木1。
利用本方法繁殖的苗木具有自生根3,自生根3长成后剪除砧木1,嫁接繁殖的苗木不带有砧木1,依靠自己的自生根3成活,成活率高,繁殖系数大。
传统的嫁接方法获得的苗木,砧木1容易生长出孽芽,孽芽从砧木中吸取养分,与接穗2竞争营养。传统的分株、压条、根蘖等繁殖方法,虽然也能获得自生根,但是这些繁殖方法的繁殖数量有限,无法实现大批量地快速繁殖;本发明正好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能够大批量获得具有苗象一致的自根苗木。
本发明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刁久新,未经刁久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55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