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面部识别操控终端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310524756.1 | 申请日: | 2013-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5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霍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87 | 分类号: | G06F3/0487;G06F3/01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面部 识别 操控 终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机交互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面部识别操控终端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从计算机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产生了操作者与计算机之间密切的交流互动关系。简单来说,使用者需要不断地给计算机发出指令,同时也接收着计算机对指令执行结果的反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概念--人机交互,而软件则成为人机交互其中最关键的介质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使得人机交互变得更加全面、深入;计算机的操作者们,现在已经可以通过各种各样操控方式来实现与计算机进行对话交流,如:通过按键交互、遥控交互、触摸屏交互、手势交互等;交互方式在不断向着人性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有部分终端生产厂商提出了另一种新的交互方式—面部交互,但是由于面部识别需要复杂计算,实时性和支撑平台问题一直是面部识别应用中的一个主要障碍。而随着DSP和嵌入式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深入普及,给面部交互的产品级应用提供了平台基础和支撑。
因此,本发明有必要提出一种基于面部识别来实现对终端操控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基于面部识别操控终端的方法,使得人机交互更加人性化、便捷化,并将交互和运动紧密结合达到在交互的同时也能活动头部、颈部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面部识别操控终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摄像头采集图像数据;
b.对采集的图像进行预处理;
c.在处理后的图像中对人脸器官进行跟踪定位,识别面部位置;
d.对面部位置的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后提取相关特征图像,形成图像序列;
e.利用图像序列之间的相关性信息,获得相应的图像序列子空间,判断序列属于哪一种模式,实现针对人脸的姿态识别;
f.将对人脸姿态识别的结果转化为对应的控制指令发送给终端;
g.终端执行收到的控制指令,实现相应动作。
进一步,步骤a中所述摄像头为终端自带摄像头或者连接到终端的摄像头。
进一步,步骤b中所述预处理包括光照处理、图像增强处理。
进一步,步骤c的具体实现包括:利用统计的方法建立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在处理后的图像中对眼睛、鼻子、嘴等人脸器官进行跟踪定位,确定面部在图像中的位置。
进一步,步骤e中,所述人脸的姿态包括:左侧脸,右侧脸,上脸,下脸,正脸,左上脸,左下脸,右上脸,右下脸等,当然也可以以其它方式定义。
进一步,步骤f的具体实现包括:预先定义人脸姿态或姿态组合与相应控制指令的映射关系,根据对人脸姿态识别的结果查找映射关系中对应的控制指令,将查找到的对应控制指令发送给终端。
进一步,所述姿态组合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脸的姿态形成的组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面部姿态的变化来实现对终端的操控,无需遥控器也不需要接触屏幕,方便用户操作,改善用户体验;同时在交互的过程中还能使用户活动头部、颈部,有利于健康;本发明的方法实现成本低、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基于面部识别操控终端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基于面部识别操控终端的方法,使得人机交互更加人性化、便捷化,并将交互和运动紧密结合达到在交互的同时也能活动头部、颈部的目的。在本发明中通过摄像头采集图像数据,利用统计的方法建立模型对人脸的姿态进行分析,并在该基础上利用该模型的参数自适应,实现眼睛等器官的自动跟踪与定位,在获得相应的面部器官的具体位置值后,对定位后的人脸图像进行相关处理,提取特征图像,并利用序列图像之间的相关性信息,获得相应的图像序列子空间,判断序列属于哪一种模式类别,从而实现针对人脸姿态的识别,将识别出来的姿态转化为对应的控制指令发送给终端,终端接收并解析执行该控制指令,从而达到操控终端的目的。
在具体实施上,参见图1,本发明中的基于面部识别操控终端的方法包括以下实现步骤:
1、图像获取:通过摄像头采集图像数据;本步骤中所述的摄像头可以是终端自带的,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到终端上的。这里的终端可以是机顶盒、电视机、空调或者其他智能终端。
2、图像预处理:对采集的图像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光照处理、图像增强等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47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