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杆式单手取火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523788.X | 申请日: | 2013-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8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 发明(设计)人: | 马启明;翟红军;郭海军;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Q2/18 | 分类号: | F23Q2/18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 |
| 地址: | 441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杆式单手 取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取火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户外运动、抢险救灾、特种作战等领域的压杆式单手取火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取火装置通常为火柴、打火机,在野外,因为环境复杂,火柴、打火机往往因为受潮往往无法顺利取火;且在有些接触火源、易燃易爆的场合,传统的取火装置的工作安全可靠性得不到保证;另外,现有的按压式点火装置需要两只手共同操作实现点火动作,不适用于野外复杂环境下,当一只手受伤或风大、需用另一只手遮挡的情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取火装置存在受潮无法顺利取火以及不能满足单手点火的缺陷,提供一种压杆式单手取火装置,该取火装置接触火源不会燃烧、也不怕潮湿,能单手完成点火动作。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压杆式单手取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棒体、棒体旋转座、棒体推拉杆、压簧、压杆、连杆和刮片背夹,所述壳体的前端开口、末端封闭,所述压簧、棒体推拉杆、棒体旋转座和棒体依次置于壳体内,所述棒体的一端朝向壳体的开口,棒体的另一端与棒体旋转座的一端通过棒体轴连接,棒体旋转座的另一端可旋转的嵌设于棒体推拉杆的一端(棒体和棒体旋转座可随棒体推拉杆前后移动,并可在壳体内绕壳体轴向转动),棒体推拉杆的另一端与压簧的一端连接,压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壳体的末端;所述压杆的前端部通过压杆壳体销与壳体连接(压杆可绕压杆壳体销转动),压杆的末端通过压杆固定轴卡设在壳体末端外侧的豁口上;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压杆连杆轴与压杆连接,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杆推拉杆轴与棒体推拉杆连接;所述刮片背夹固定安装在壳体外侧,刮片背夹前端设有一尖锐刮片,尖锐刮片朝向壳体前端开口(尖锐刮片朝向棒体)、且其位置满足:当按压压杆带动棒体在壳体内伸缩运动时,尖锐刮片与棒体相互摩擦。
按上述方案,所述压杆连杆轴固定设置于压杆的中部。
按上述方案,所述压杆固定轴由弹性材料制成。
按上述方案,所述刮片背夹前端的尖锐刮片上设有一斜角,用于保证棒体向外运动时棒体不会与尖锐刮片的斜角刮蹭、棒体向内运动时才会刮下镁粉或火花(这样的设计是使镁粉落在壳体外,及点火时火花向外喷出)。
按上述方案,所述刮片背夹的尾部设有弹性背夹,用于将整个取火装置方便的挂在腰带上。
按上述方案,所述棒体由镧铈合金棒与镁棒构成。
按上述方案,所述镧铈合金棒嵌入镁棒内,镧铈合金棒、镁棒共同形成圆柱状结构。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不取火时,棒体处于缩入壳体的状态,压杆固定轴卡设在壳体末端外侧的豁口上,防止棒体弹出;取火时,将压杆固定轴从壳体上搬开,压杆在压簧的作用下弹出,连杆在压杆的作用下,带动棒体推拉杆沿壳体向前运动,棒体推拉杆带动棒体旋转座和棒体一起向前运动,棒体在壳体内快速滑动、且伸出壳体前端的开口;先将镁棒一侧转至与刮片背夹的尖锐刮片接触,多次按压压杆,棒体的镁棒一侧与刮片背夹的尖锐刮片摩擦,刮下镁粉,将镁粉聚拢放置在树皮、茅草等引火物上,再将棒体的镧铈合金棒一侧转至与刮片背夹的尖锐刮片接触,对准镁粉,快速按压压杆,产生火花,点燃镁粉,镁粉迅速燃烧,点燃树皮、茅草等引火物,完成取火动作。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取火装置安全可靠,棒体由镧铈合金棒与镁棒构成,不工作时,棒体在壳体内部,接触火源时不会燃烧,且不怕潮湿;
2、按压式取火能单手点火,便于在一只手受伤或风大、需用另一只手遮挡时,完成点火动作,适用于野外复杂环境下单手完成取火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棒体缩入壳体时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棒体伸出壳体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压杆壳体销,3-棒体,4-压杆连杆轴,5-连杆,6-棒体轴,7-棒体旋转座,8-连杆推拉杆轴,9-棒体推拉杆,10-压簧,11-压杆,12-压杆固定轴,13-刮片背夹,14-镧铈合金棒,15-镁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未经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37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益智明目保健豆浆粉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牛仔面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