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气井完井管柱及完井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23164.8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52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吴信荣;强彦龙;韩进;边江;刘晶;严霞霞;李英;王伟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33/1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19 | 代理人: | 韩天宝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 井完井 管柱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采油工程完井管柱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油气井完井管柱及完井工艺。
背景技术
油气井完井作业时,为平衡井下压力,防止井喷事故,需采用压井液压井,由于压井液均为化学药剂,易污染储层,影响油气井产量。特别是开发后期,地层压力较低的井,压井液易漏失进地层,更容易对储层造成污染。为了减少对储层的污染,通常这样的井需要采用不压井作业方式,即在不灌注压井液的情况下,利用井口不压井作业装置带压强行起下管柱进行完井作业。
储气库井、高含硫气井、海上油气井由于安全程度要求高,完井管柱在接近井口的位置均安装有井下安全阀。井下安全阀上有一根1/4"圆形金属液控管线紧贴油管外壁延伸至井口,并接收地面的液控压力(开关指令),当地面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如井口失控,井下能够迅速关井,实现油气井的绝对安全可控。
目前的不压井作业装置只能密封规则的圆形管柱,但由于安装井下安全阀的管柱外还存在一根液控管线,在进行不压井作业时不能实现这种不规则形状的管外密封,从而导致成熟的不压井作业技术无法应用到这类带井下安全阀井的完井作业中。而现有的完井管柱和完井工艺均无法解决该问题,只能采用压井的方式进行完井作业,不利于完井过程中低压储层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使用不压井作业装置下带井下安全阀的完井管柱密封性能差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适应面广、简单易行的完井管柱及完井工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本发明由内油管、安全阀、液控管线组成,在安全阀上部通过螺纹连接变扣接头,变扣接头设有阶梯状内台肩及连接螺纹,分别与内油管和外管连接,在变扣接头内台肩上开有通孔;液控管线位于内油管和外管之间的环空,并穿越变扣接头内台肩上的通孔,由密封件密封。
所述的内油管与液控管线通过卡环固定。
下入完井管柱的工艺如下:
第一步,将安全阀上部的流动短节与变扣接头螺纹连接,液控管线穿越变扣接头内台肩上的通孔与安全阀连接,内油管、外管分别与变扣接头螺纹连接。
第二步,由不压井装置卡住外管,下入井内,再依次交替连接内油管和外管至井口。
第三步,将油管悬挂器螺纹连接内油管,并坐入井口四通,实现不压井作业下完井管柱工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实现了不压井作业下带井下安全阀的完井管柱,减少了完井过程中油气层污染,有效保护了储层。
2、本发明成本低、管柱密封可靠、完井工艺简单,不改变原管柱内部结构和功能即可实现不压井作业,适应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具体的描述:
由附图1可知,本发明由内油管2、安全阀8和液控管线3组成,在安全阀8上部通过螺纹连接变扣接头4,变扣接头4设有阶梯状内台肩及连接螺纹,可分别与内油管2和外管1连接,在变扣接头4内台肩上开有通孔5;液控管线3位于内油管2和外管1之间的环空,并穿越变扣接头4内台肩上的通孔5,由密封件6密封。
所述的内油管2与液控管线3通过卡环固定。
井口使用不压井作业装置,下完井管柱到井下安全阀预定位置时,将安全阀8上部的流动短节7与变扣接头4螺纹连接,液控管线3穿越变扣接头4内台肩上的通孔5与安全阀8连接,内油管2、外管1分别与变扣接头4螺纹连接,由不压井装置卡住外管1,下入井内,再依次交替连接内油管2和外管1至井口,将油管悬挂器螺纹连接内油管2,并坐入井口四通,实现不压井作业下完井管柱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31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
- 下一篇:移动终端以及用于控制移动终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