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烷基糖苷的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22998.7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8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司西强;王中华;魏军;甄剑武;张淑红;赵利萍;万龙;吕跃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31/02 | 分类号: | B01J31/02;B01J27/02;B01J27/24;B01J27/16;B01J27/10;B01J27/18;C07H1/00;C07H15/0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烷基 糖苷 负载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合成烷基糖苷的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催化剂新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合成烷基糖苷所用的催化剂主要有无机酸或有机酸等质子酸。美国专利US 3839318公开的是一种利用葡萄糖和醇在硫酸、盐酸、磺酸树脂等酸性催化剂存在条件下,经加热和减压过程制备烷基糖苷。美国专利US 3598865采用单糖或低聚糖与脂肪醇在酸性催化剂催化下制备烷基糖苷,所选用催化剂是硫酸、盐酸、硝酸、对甲苯磺酸、甲磺酸等。中国专利CN 00105522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烷基糖苷的酸性催化剂。采用过量的脂肪醇与葡萄糖混合,在反应物中加入定量的含有脂肪族羧酸的酸性催化剂,在高温下进行缩醛化反应得到烷基糖苷,然后经蒸馏除掉过量醇,得到的固体烷基糖苷经过轻微漂白或不漂白,就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及日用化学品。上述专利所采用的催化剂在制备烷基糖苷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设备腐蚀严重及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且合成的烷基糖苷产品颜色较深,品质较差,后处理工艺较为繁琐,现有的工业化制备工艺与绿色环保、低成本高效率的要求还存在差距。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酸性催化剂的选用和制备。负载型酸性催化剂具有酸性强、可循环利用,分离方便等优点,负载型催化剂在石油炼制、水处理等领域应用广泛,在烷基糖苷合成领域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催化剂与产品无法分离,影响产品质量,催化剂没法回收,生产成本较高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回收再利用的合成烷基糖苷的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1)将粒径为4~10目的活性炭在300~500℃高温下活化6~10h,制备得到比表面积为700~1500m2/g的负载型催化剂载体;
(2)将质子酸配成质量浓度为10%~30%的水溶液,作为催化剂载体的浸渍液;
(3)将负载型催化剂载体与催化剂载体的浸渍液按质量比为1:2~4混合,浸渍24~48h,得到浸渍后的催化剂;
(4)将浸渍后的催化剂抽滤除去滤液,得到未烘干的负载型催化剂,将未烘干的负载型催化剂在100~110℃下干燥4~8h,制得负载型催化剂。
所述的活性炭为椰壳活性炭、木质活性炭、煤质活性炭中的一种;
所述的质子酸是无机酸、有机酸或无机酸和有机酸的复配的混合物;
所述的无机酸,为硫酸、硝酸、磷酸、盐酸、磷钨酸中的一种;
所述的有机酸,为对甲苯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氨基磺酸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活化的活性炭载体在质子酸浸渍液中浸渍、干燥处理,得到合成烷基糖苷的负载型催化剂,因为负载型催化剂比表面积大,活性组分负载量大,分散均匀,不易流失,催化剂活性高,可回收再利用,降低烷基糖苷生产成本。该催化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用于催化合成烷基糖苷的负载型催化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椰壳活性炭在300℃高温下活化6h,得到负载型催化剂载体;将对甲苯磺酸配成质量浓度为10%的水溶液,制备得到催化剂载体的浸渍液;将负载型催化剂载体与催化剂载体的浸渍液按质量比为1:2混合,浸渍24h,得到浸渍后的催化剂;将浸渍后的催化剂抽滤除去滤液,得到未烘干的负载型催化剂,在100℃下干燥4h,制得制备烷基糖苷的负载型催化剂。采用该负载型催化剂合成甲基葡萄糖苷,产品收率为90.8%。
实施例2~10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负载型催化剂的具体制备原料用量及制备条件表如表1所示:
表1 负载型催化剂制备原料用量及制备条件表
表1中所制备的负载型催化剂用于烷基糖苷的制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催化剂活性高,糖苷收率高,催化剂与产物易分离,可循环利用;采用实施例所制备催化剂催化合成烷基糖苷,收率都达90%以上,是一种较好的合成烷基糖苷的负载型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29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