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枫杨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及其在制备降糖药品与食品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22886.1 | 申请日: | 2013-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0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杰;欧阳冬生;方会龙;唐律平;刘智文;刘静;龙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南学院;王俊杰 |
主分类号: | A61K36/52 | 分类号: | A61K36/52;A61K9/16;A61P3/10;A23F3/14;A23L2/02;A23L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3000 湖南省郴***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枫杨中 提取 活性 成分 及其 制备 药品 食品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从枫杨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及其在制备降糖药品与食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Ⅱ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对糖尿病的治疗,西药虽能治标,短期疗效尚可,但长期服用会导致药物依赖性和副作用,甚至会加速胰岛细胞功能退化,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以每年4.2%的速度增加,2013年全球Ⅱ型糖尿病患者达2.4亿,中国有近1亿糖尿病患者,其中仅有不到1/3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从天然植物中开发降糖药是糖尿病防治研究的重要方向。枫杨又名麻柳,为胡桃目、胡桃科、枫杨属。以树皮,叶,根或根皮入药,具有解毒、驱虫、止痒、祛风等临床功效。枫杨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中、华南及西南各地,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最为常见。枫杨的化学成包括:算盘子酮、羽扇豆 -1β,3β- 二醇、乌苏酸、白桦脂酸、 2α,3β,19α-trihydroxyurs-12-en-28-O-β-D-glucopyranoside 、(4S)-4,8- 二羟基 -1- 四氢萘酮、 4- 甲氧基 -5- 羟基 -1- 四氢萘酮、 (4S)-4- 羟基-1- 四氢萘酮、杨梅苷、 30-norlupan-28-oic acid 、杨梅素、槲皮素 -3-O-(2″- 没食子酰基 )- 鼠李糖苷、齐墩果酸和 3,3′- 二甲氧基鞣花酸 -4′-O-β-D-吡喃木糖苷。目前还未有从枫杨中提取降糖活性成分及其在制备降糖药品与食品中的应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从枫杨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及其在制备降糖药品与食品中的应用,具有降糖作用显著,不良反应少,在药品及食品中的应用前景广阔的特点。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从枫杨中提取的活性成分,由如下方法得到:
a、枫杨鲜叶洗净、晾干、粉碎;
b、将粉碎枫杨加入8~10倍重量的水,加热提取,提取2~3次,每次提取2~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
c、滤液浓缩至原体积的1/5,浓缩上清液加入到无水乙醇中,控制混合液中最终的乙醇质量百分比浓度保持在80%,搅拌,静置;
d、过滤回收乙醇,收集沉淀,真空干燥至恒重,控制条件:干燥温度为45℃,干燥真空度0.0095MPa,即得枫杨活性成分固体物。
所述的从枫杨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在制备降糖药品中的应用是:将100mg干燥的枫杨活性成分固体物粉末溶解,加入10g低聚糖作为赋形剂,混匀造粒,得枫杨降糖活性成分的颗粒制剂。
所述的从枫杨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在制备降糖食品中的应用是:
1)将100mg干燥的枫杨活性成分固体物粉末加水0.12L溶解,控制水温40℃,取绿茶100g,混合浸泡,30分钟后捞出茶叶,70℃真空干燥8h。然后180℃真空干燥8分钟,得到枫杨降糖茶100g。
2)取市售番茄汁500ml,加入100mg干燥的枫杨活性成分固体物,充分混合,经灭菌包装后制得适用于Ⅱ型糖尿病引用的具有降糖作用的保健番茄汁。
关于枫杨降糖作用研究
高脂高糖饮食结合一次性腹腔注射60mg/kg链脲佐菌素( 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模型组,二甲双胍组(100mg/kg/d),枫杨高剂量组(600mg/kg/d),枫杨中剂量组(400mg/kg/d),枫杨低剂量组(200mg/kg/d),检测造模后30天空腹血糖值见附图1及进行糖耐量实验的血糖值变化,测定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指数影响见附图2。
结果:
表一:空腹血糖值及糖耐量实验血糖值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P<0.05
表2: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指数影响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P<0.05。
结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南学院;王俊杰,未经湘南学院;王俊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28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球状费托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新型双动压轮送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