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20873.0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8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钱海宾;高明;鞠晓东;丁菲;吴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78 | 分类号: | A01N43/78;A01P3/00;A01N43/653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苯噻菌酯 苯醚甲环唑 杀菌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应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杀菌组合物,还涉及杀菌组合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苯噻菌酯属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机理是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是一种高效、广谱、低毒的环境友好型杀菌剂。此外苯噻菌酯由于较好的保护、治疗、铲除杀菌效果,对果树、蔬菜和禾谷作物上的白粉病、条锈病、霜霉病、叶斑病和稻瘟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苯醚甲环唑属三唑类杀菌剂,通过抑制真菌麦角甾醇的合成,阻碍细胞壁的形成,是甾醇生物合成中的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在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对地下水和环境安全。苯醚甲环唑可用于大田作物、果树、蔬菜和茶树上茎叶喷雾和种子处理。它具有高效、广谱、保护、治疗、铲除、内吸多种作用,有效控制黑星病、黑痘病、白腐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褐斑病、条锈病、条条锈病、赤霉病等真菌性病害。
在农业生产中,真菌性病害是危害作物生长主要因素,种类多、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目前控制作物真菌性病害主要通过化学防治。长期化学防治必然结果是诱导病原菌产生抗药性。抗药性的产生导致药剂对病害防治效果下降,造成农业减产。目前报道小麦白粉病、黄瓜霜霉病、果树条锈病等病害对许多杀菌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现有技术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单剂按一定的比例组合使用成为农药应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好的复配配方不仅可以扩大农药防治对象和应用范围,提高药效,降低毒性、药害和残留,还可以克服和减缓抗药性产生。然而并不是任意两种农药单剂都可以这样复配使用,因这种复配也存在着问题,如有些活性成分虽然各自使用问题不大,但是复配使用后,在他们的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能会发生不良的化学反应而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目前苯噻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复配组合尚无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治效果好、抗性低、安全性好的杀菌组合物。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有苯噻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杀菌组合物,其由活性成分和农药制剂辅助成分组成,所述活性成分由苯噻菌酯与苯醚甲环唑组成。
上述活性成分中,苯噻菌酯与苯醚甲环唑的质量比为1:8至8:1。
进一步,所述活性成分中,苯噻菌酯与苯醚甲环唑的质量比为1:6至6:1
进一步,所述活性成分中,苯噻菌酯与苯醚甲环唑的质量比为1:4至4:1。
进一步,所述活性成分中,苯噻菌酯与苯醚甲环唑的质量比为1:2至2:1。
进一步,所述活性成分中,苯噻菌酯与苯醚甲环唑的质量比为3:5。
根据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制成不同的剂型,包括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
进一步,上述剂型中,苯噻菌酯和苯醚甲环唑二者的总质量在所述杀菌组合物中的质量含量为10%~80%。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对果树、蔬菜及禾谷类作物的常见病害的防治效果显著,并有益于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所述病害为植物真菌性病害。
为此,本发明还特别涉及上述含有苯噻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果树、蔬菜及禾谷类作物的白粉病、条锈病和炭疽病中的应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的成分苯噻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属于两种不同机理的杀菌剂,将两者在一定比例范围内进行复配能产生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组合物防治效果显著,对农作物安全无药害,且复配后对哺乳动物急性毒性降低,提高了安全性。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与苯噻菌酯、苯醚甲环唑单独使用比较,扩大防治谱,延缓抗药性产生,用药量小,用药成本低,更好的保护作物安全和生态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对植物白粉病、条锈病、炭疽病的毒力测定
1.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对植物白粉病的毒力测定
试验材料为黄瓜白粉病叶。用加有少量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的纯净水,洗取长满白粉病菌黄瓜叶片上的新鲜孢子,用双层纱布过滤,制成的孢子浓度为1×105个孢子/mL的悬浮液,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08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取茶籽油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底盘液压制动系统用管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