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兼具锌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混合储能器件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20835.5 申请日: 2013-10-30
公开(公告)号: CN103545123A 公开(公告)日: 2014-01-29
发明(设计)人: 荣常如;韩金磊;陈书礼;张克金;魏晓川;王丹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1G15/00 分类号: H01G15/00;H01M4/48
代理公司: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代理人: 王薇
地址: 130011 吉林省长春***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兼具 离子 电池 超级 电容器 混合 器件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具锌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混合储能器件,属于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节能及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金属空气电池等动力电源技术的不断提升。然而,目前所用的动力电源能量密度较低,汽车续驶里程短;功率密度较小,汽车启动、爬坡及加速性能差;重量体积大,安装不便;使用寿命短,不能与整车相同;成本较高,整车综合成本居高不下;工作温度范围窄,适应差;充电时间长,配套设施投入大。这些原因阻碍了动力电源在节能及新能源汽车上的大规模应用。

近年来,人们一方面开发新体系电池,提升原有电池性能;另一方面,将功率特性、能量特性明显的动力电池内/外匹配组合起来使用,满足节能及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要求。例如,将锂离子电池与超级电容器通过外部管理系统组成复合电源,作为汽车的动力源,超级电容器可以在启动、加速、爬坡等大功率输出工况工作,锂离子电池提供汽车的续驶里程所需动力,二者的组合,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能,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而内部结合,是将某一种动力电池的特征元素与另外一种动力电池的特征元素,通过体系的优化设计,在同一单体内融合,使其兼具两种动力电池的特征,实现功率密度、能量密度的提高,例如,将具有锂离子嵌脱的石墨材料与形成双电层的活性炭融合在一起,制成锂离子电容器,通过锂离子的“扶摇椅”传输进行储能。

与锂离子电池类似,新近出现的锌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充电二次电池,也具有“扶摇椅”式储能特点。充电时,锌离子从正极脱出,经过电解液,在负极沉积;放电时,负极锌溶解为锌离子,经过电解液,嵌入到氧化锰正极材料中(Angew.Chem.Int.Ed.2012,51,933–935),其反应机理如下:

xZn2+ + 2xe + MnO2 1 Zn xMnO2

Zn 1 Zn2+ + 2e

申请号200910106650.3,申请号200910036704.3,申请号200910179722.7,申请号200910205640.5,申请号200910188791.4,申请号200910188792.9,申请号200910238912.1的中国专利报道了锌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锌离子电池的发展,为超级电容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结合点。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介于电池与普通电容之间的储能器件,按照储能机理可以分为双电层电容器和电化学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依靠正负极的碳材料可逆吸附离子进行储能,电化学电容器除了具有双电层储能外,还存在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部分赝电容,比能量大幅提高。将目前已有的电池材料与活性炭组合,开发混合型电化学电容器是超级电容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997年俄罗斯的ESMA公司将水系AC/Ni(OH)2超级电容器成功用于汽车动力系统,为电池与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器件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日本的JM Energy、旭化成、NEC-TOKIN、ACT、帝客、FDK、太阳诱电、日立化成等研究开发锂离子电容器,部分已经实现商品化,日本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公开号US2009/0197171 A1,US2010/0142121 A1,US2010/0128415 A1,US7,733,629 B2,申请号200580004509.2,申请号200580001498.2,申请号200680032109.7,申请号200680038604.9,申请号200680042376.2,申请号200680046167.5,申请号200680049541.7,申请号200710145884.X)有计划将锂离子电容器应用于斯巴鲁汽车。

中国在混合电化学电容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部分城市出现了超级电容器电动公交车,依靠站点乘客上下车间隙,完成充电,实现了综合运营成本最低的模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208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