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降低雷击闪络事故的绝缘子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8955.1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5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胡京;万军彪;张德赛;张宇;饶斌斌;况燕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B17/42 | 分类号: | H01B17/42;H01B17/38;H01B17/14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姚伯川 |
地址: | 10076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雷击 事故 绝缘子 | ||
1.一种能降低雷击闪络事故的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由高压侧下电极的下棒形电极系统、接地侧上电极的上棒形电极系统、高压侧下电极的下棒形电极系统的固定部件、高压侧的下均压环、接地侧上电极的上棒形电极系统的固定部件、接地侧的上均压环和复合绝缘子组成;
高压侧下电极的下棒形电极系统和高压侧的下均压环通过高压侧下电极的下棒形电极系统的固定部件连接在复合绝缘子的下端;接地侧上电极的上棒形电极系统和接地侧的上均压环通过接地侧上电极的上棒形电极系统的固定部件连接在复合绝缘子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降低雷击闪络事故的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棒形电极系统由下棒形电极系统的电极和下棒形电极系统的半导电层或绝缘层构成;上棒形电极系统由上棒形电极系统的电极和上棒形电极系统的半导电层或绝缘层;棒形电极系统的半导电层或绝缘层敷设在棒形电极系统的电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降低雷击闪络事故的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的下端设置不少于一支的下棒形电极系统,绝缘子的上端设置不少于一支的上棒形电极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降低雷击闪络事故的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棒形电极系统沿绝缘子的轴向深度高于高压地侧的下均压环的轴向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降低雷击闪络事故的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棒形电极系统沿绝缘子的轴向深度高于接地侧的上均压环的轴向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降低雷击闪络事故的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绝缘子为线路绝缘子、支柱绝缘子和套管绝缘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降低雷击闪络事故的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上棒形电极系统的电极为金属材料或导电复合材料;导电复合材料为导电橡胶或导电塑料。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降低雷击闪络事故的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上棒形电极系统的电极为不等高的“U”型结构,外部为半导体层或绝缘材料层;半导体层为不同电导系数的材料;绝缘层为不同介电常数的介质。
9.根据权利要求2和8所述的一种能降低雷击闪络事故的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材料的击穿电压必须比沿面放电电压高出1.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江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895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用超纤皮革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乌发皂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