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云岩储层的预测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8231.7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7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师永民;张玉广;王磊;师巍锋;徐蕾;师翔;郭馨蔚;师俊峰;熊文涛;师春爱;吴洛菲;方媛媛;刘乐;盛英帅;杜书恒;师锋;吴文娟;秦小双;李晓敏;柴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G01V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赵娟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云岩 预测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气田勘探和开发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白云岩储层的预测方法,以及,一种白云岩储层的预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发展,非常规油气的存在打破了传统的油气成藏理论和思维模式,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非常规油气包括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页岩油和油砂等。致密油是致密储层油的简称,泛指与生油岩层系互层共生或紧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致密火山岩、致密变质岩等渗透率小于1×10-3μm2的储层中聚集的石油资源。致密油通常源储一体或紧邻,一般大面积层状连续分布,无明显的圈闭与油气水界限,含油条件好,储量大,但需要借助压裂等技术手段才能实现经济开采,是继页岩气之后的又一勘探热点领域。
现有技术中,深层白云岩岩性及有效储层地震识别的难度大,主要体现在:
(1)埋藏深、信号弱;
(2)不像奥陶系灰岩溶洞、串珠那样反射特征明显;
(3)白云岩、灰岩、膏盐、碎屑岩交互,岩性复杂多样,但就白云岩岩性识别都非常困难;
(4)多个公分级的膏盐综合地球物理响应从视觉上夸大了膏盐的厚度,大大地掩盖了白云岩及其有效储层的信息。如果没有膏盐,就如同盐上的空白反射,岩性及有效储层也无法识别。
因此,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如何能够提供一种种白云岩储层的预测体系,能有效预测白云岩储层,预测准确率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白云岩储层的预测方法,用以有效预测白云岩储层。
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白云岩储层的预测系统,用以保证上述方法的实现及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白云岩储层的预测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地层的地震属性;
提高所述地震属性的信噪比;
采用提高了信噪比的地震属性进行叠后波阻抗反演;
采用提高了信噪比的地震属性进行叠前弹性参数反演;
采用所述叠后波阻抗反演和/或所述叠前弹性参数反演的结果对所述目标地层的白云岩储层进行预测。
优选地,还包括:
对所述地震属性进行可信度评价;
采用所述地震属性的可信度对所述预测的结果进行可信度评价。
优选地,所述针对所述地震属性进行可信度评价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地震属性进行中心标准化处理;
通过多元逐步判别选取所述地震属性中贡献率高于第一预设阈值的地震属性;
通过核主成分分析选取所述地震属性中的有效地震属性。
优选地,所述提高所述地震属性的信噪比的步骤包括:
采用地震分频法提高所述地震属性的信噪比;
其中,所述地震分频法包括离散傅里叶变换,连续小波变换,S-变换,和/或,非正交小波变换。
优选地,所述采用提高了信噪比的地震属性进行叠后波阻抗反演的步骤包括:
对预置的猜测模型的波阻抗曲线进行方形滤波;
采用方形滤波后的波阻抗和预置的地震子波进行褶积形成地震合成记录;
比较所述地震合成记录与地震真实记录的拟合度;当拟合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时,则判定叠后波阻抗反演成功,当拟合度未超过第二预设阈值时,则改变方形滤波的波阻抗的振幅和厚度,返回执行所述采用方形滤波后的波阻抗和预置的地震子波进行褶积形成地震合成记录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采用提高了信噪比的地震属性进行叠前弹性参数反演的步骤包括:
采用提高了信噪比的地震属性进行AVO反演,获得所述目标地层的岩石属性。
优选地,所述采用所述叠后波阻抗反演和/或所述叠前弹性参数反演的结果对所述目标地层的白云岩储层进行预测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目标储层的地震波吸收衰减特征,预测碳酸盐岩储层。
优选地,所述检测所述目标储层的地震波吸收衰减特征,预测碳酸盐岩储层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目标储层的地震道进行小波变换;
将检测到的最大能量频率设置为初始衰减频率;
分别计算第三预设阈值和第四预设阈值的地震波能量对应的频率;
在所述第三预设阈值和第四预设阈值对应的频率范围内,采用所述频率范围内的频率对应的能量值,拟合能量与频率域振幅衰减梯度关系,获得振幅衰减梯度因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82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顶盒遥控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终端运动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