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臭椿树的嫁接培育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18205.4 申请日: 2013-10-28
公开(公告)号: CN103598020A 公开(公告)日: 2014-02-26
发明(设计)人: 朱玉生 申请(专利权)人: 朱玉生
主分类号: A01G1/06 分类号: A01G1/06
代理公司: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代理人: 鞠翔
地址: 236500 安徽省阜***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臭椿 嫁接 培育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树苗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臭椿树的嫁接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香椿(学名:Toona sinensis)原产于中国,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泛地区,为楝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叶呈偶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两性花白色,果实是椭圆形蒴果,翅状种子,种子可以繁殖。树体高大,除供椿芽食用外,也是园林绿化的优选树种。椿芽营养丰富,并具有食疗作用,主治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香椿喜温,适宜在平均气温8—10℃的地区栽培,抗寒能力随苗树龄的增加而提高。用种子直播的一年生幼苗在一10℃左右可能受冻。香椿喜光,较耐湿,适宜生长于河边、宅院周围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一般以砂壤土为好,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5.5—8.0。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原名樗,又名椿树和木砻树,因叶基部腺点发散臭味而得名。属于苦木科,是一种落叶树。它生长迅速,适应性强,除黏土外,各种土壤和中性、酸性及钙质土都能生长,适生于深厚、肥沃、湿润的砂质土壤。耐寒,耐旱。但臭椿的嫩叶有异味,人们是不能食用的。

通过香椿与臭椿嫁接,能够利用臭椿优势提高香椿品质,开发出适于椿芽产业化的香椿新品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方式简单,便于操作的臭椿树的嫁接培育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臭椿树的嫁接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1)选择桑树为砧木,臭椿树苗为接穗,培育出第一代臭椿,将第一代臭椿作为接穗,香椿树为砧木,培育出第二代臭椿;

2)第二代臭椿成活生长一年以后,剪取茎杆粗壮,根枝发达的枝条,剪成12-17厘米段状,将根部蘸取生根剂后立即植入深翻并整理好的土壤中,深翻时控制好肥料的必须元素和有益元素;

3)枝条植入后,在表面覆盖一层沙土,将土壤踏实,定期浇水,保证土壤的湿度;

4)植入的枝条成活后,第一要注重有效管理,定期人工除草,除虫,浇水,施肥,保证臭椿的快速生长;

5)在臭椿成活后第二年的春季进行第一次修剪,剪除病虫害枝条及位于主干根部的枝条;

6)在第三以后,便可以对臭椿进行定穴移栽,移栽成活后的第二年其嫩叶便可以采食。

所述的必须元素为氢、磷、硫、钾、镁、钙,其比例为0.5:1.3:1:2:2.5:1.2。

所述的有益元素为硅、钴、镍、钠,其比例为2:1:0.5: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方法简单,便于实际操作,通过香椿与臭椿嫁接,能够利用臭椿优势提高香椿品质,开发出适于椿芽产业化的香椿新品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一种臭椿树的嫁接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1)选择桑树为砧木,臭椿树苗为接穗,培育出第一代臭椿,将第一代臭椿作为接穗,香椿树为砧木,培育出第二代臭椿;

2)第二代臭椿成活生长一年以后,剪取茎杆粗壮,根枝发达的枝条,剪成12-17厘米段状,将根部蘸取生根剂后立即植入深翻并整理好的土壤中,深翻时控制好肥料的必须元素和有益元素;

3)枝条植入后,在表面覆盖一层沙土,将土壤踏实,定期浇水,保证土壤的湿度;

4)植入的枝条成活后,第一要注重有效管理,定期人工除草,除虫,浇水,施肥,保证臭椿的快速生长;

5)在臭椿成活后第二年的春季进行第一次修剪,剪除病虫害枝条及位于主干根部的枝条;

6)在第三以后,便可以对臭椿进行定穴移栽,移栽成活后的第二年其嫩叶便可以采食。

所述的必须元素为氢、磷、硫、钾、镁、钙,其比例为0.5:1.3:1:2:2.5:1.2。

所述的有益元素为硅、钴、镍、钠,其比例为2:1:0.5:1.5。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玉生,未经朱玉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82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