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型气提式循环水养殖鱼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8025.6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8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吴凡;张成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泽群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型 气提式 循环 养殖 鱼池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能型气提式循环水养殖鱼池系统,属于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水产养殖大国,是世界水产品的重要供应地,但利用规模扩张的传统粗放型养殖方式目前已面临环境、政策、社会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因此,广泛推广具有节水、省地、环境友好型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具有积极意义。现阶段,循环水养殖系统大体可划分为两个有着明显差异的技术路线,一是高集成循环水养殖模式,其主要是通过各种水处理设备来获得良好的水质,通过自动化设施来减少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高精度的水质监控系统来实时反馈系统运行情况。但是,这种高集成循环水养殖模式所需的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从而大大增加了养殖成本,导致推广受阻;二是经济型循环水养殖模式,主要以简化水处理设备,采用简单的处理方式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经济型循环水养殖模式的能源消耗大,比如电源、水源等,效率低,水处理效果不是很好。
因此,经济型循环水养殖模式的研究应用已经成为目前的新的研究热点,欲将循环水养殖技术与工程化的生态净化技术相结合,通过改进水处理过程,在保证水处理效果的基础上精简水处理设备,弥补经济型循环水养殖模式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循环水养殖鱼池系统的配置结构,达到克服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能源消耗大、成本高、水处理效果不佳,养殖水面面积与水处理水面面积比值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节能型气提式循环水养殖鱼池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鱼池1的周边设置一圈或一段排污处理池,所述排污处理池从前往后依次为沉淀池4、精过滤池5、生物净化池8、消毒池11和气提池16;
所述沉淀池4与精过滤池5之间的池壁高度低于鱼池1的水位高度;
所述精过滤池5与生物净化池8之间的池壁底部有间隙;
所述生物净化池8与消毒池11之间的池壁高度低于鱼池1的水位高度;
所述消毒池11和所述气提池16之间的池壁底部有间隙;
所述鱼池1底部中央的排水口经排水管2接通至沉淀池4底部,排水管2的端部接通竖直的插管7,插管7的出口高度低于鱼池1的水位高度,插管7的外围套置圆管式导流管3构成竖流沉淀器;
在所述精过滤池5中设置有立体网状填料6;
在所述生物净化池8底部设置増氧曝气管15,在増氧曝气管15上部配置立体弹性填料12;
在所述消毒池11池壁间隙的上方由下往上设置紫外杀菌装置14和过滤棉13;
在所述气提池16中设置有气提装置10和低扬程水泵9,出口通入所述鱼池1中。
其中,所述精过滤池5与生物净化池8之间的池壁底部的间隙宽度为0.2-0.3米。
其中,所述精过滤池5的底部设有格栅支架,所述立体网状填料6放置在所述格栅支架内。
其中,所述精过滤池5内的立体网状填料6的材质为聚丙烯。
其中,所述过滤棉13为合成纤维过滤棉、无纺布过滤棉、玻璃纤维过滤棉、活性炭过滤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其中,所述立体弹性填料12悬挂在生物净化池8内,该立体弹性填料由中心绳和丝条组成,丝条的长度为20-25cm。
其中,所述消毒池11和所述气提池16之间的池壁底部间隙宽度为0.2-0.3米。
其中,所述鱼池1、沉淀池4、精过滤池5、生物净化池8、消毒池11及气提池16的底部均设有排污口。
其中,构成所述竖流沉淀器的导流管3上口高度低于鱼池1的水位高度。
鱼池1内的水通过排水管2进入过滤池4内,经过沉淀、过滤后溢流进入精过滤池5中,经过精过滤池5的进一步过滤后,水从底部进入生物净化池8中,通过生物降解去除水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后,水溢流进入消毒池11中,杀菌消毒后的水从消毒池11的底部进入气提池16内,最后处理水通过气提装置増氧后流回至鱼池1中,从而实现整个水处理体系的循环、滤池、消毒等处理步骤,水处理效果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所述节能型气提式循环水养殖鱼池系统占地少,结构紧凑,一体化布局,提高了养殖规模及效率,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养殖水面面积与水处理水面面积比率。
2、所述节能型气提式循环水养殖鱼池系统的投资小,设备简单,养殖成本低,有利于该系统的推广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80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电作业屏蔽服的残余电荷放电鞭
- 下一篇:一种接闪带的安装方法及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