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双杆钻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7044.7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0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姚铎;康义;马学付;关大鹏;关学敏;马义程;马文文;魏国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七台河市新富机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02 | 分类号: | E21B3/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陈润明 |
地址: | 154603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钻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双杆钻机。
背景技术
现有液压钻机是单杆单钻头的钻机,其钻孔都有很大的偏移,不能定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钻孔不偏移、能够精确定位的液压双杆钻机,可代替人开拓全煤上山的孔,从而保证了人身安全,大大的提高了开孔的速度,以保证该工作面尽早通风,尽快开采的液压双杆钻
机。
所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液压双杆钻机,其组成包括:泵站,所述泵站连接操纵台组,所述操纵台组连接主机,所述主机中的动力头连接2个钻杆,所述钻杆连接钻头。
进一步地,所述的液压双杆钻机,所述泵站包括矿用隔爆型电动机,所述矿用隔爆型电动机的一端连接齿轮油泵,所述齿轮油泵连接油箱,所述齿轮油泵在所述油箱吸油产生压力油;所述泵站中的冷却器连接回油过滤器,所述回油过滤器连接所述油箱使回油经过冷却器冷却,经过所述回油过滤器过滤回到油箱;所述的油箱装配装有空气过滤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液压双杆钻机,所述操纵台组包括控制台,所述的控制台连接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组,所述的控制台连接手控单向阀组。
进一步地,所述的液压双杆钻机,所述主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连接给进油缸,所述给进油缸连接摆线马达,所述摆线马达连接动力头,所述动力头连接所述钻杆,所述的机架连接夹持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液压双杆钻机,所述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组包括正传反转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给进起拔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一号夹紧松开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二号夹紧松开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所述正传反转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所述给进起拔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所述一号夹紧松开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所述二号夹紧松开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顺次连接所述操纵台组。
进一步地,所述的液压双杆钻机,所述手动单向阀组包括机身角度控制阀和锚固控制阀,所述锚固控制阀与所述机身角度控制阀均通过管路连接机架。
进一步地,所述的液压双杆钻机,所述正传反转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通过管路连接摆线马达,所述给进起拔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通过管路连接主机中的给进油缸;所述一号夹紧松开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通过管路连接双夹夹持器,所述二号夹紧松开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双夹夹持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液压双杆钻机,所述钻杆为φ40-60×900-1100mm。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的液压双杆钻机,所述钻杆为φ50×100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2个钻杆带动钻头同时工作,工作效率高、省时、省力,降低了能耗。
本发明采用的2个钻杆带动的钻头能够同时推进、同时旋转,旋转的方向相反,一个正传、一个反转,保证了钻孔方向的不偏移。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液压双杆钻机,如附图1所示,其组成包括:泵站,所述泵站连接操纵台组,所述操纵台组连接主机,所述主机中的动力头连接2个钻杆14,所述钻杆连接钻头13。
动力系统同时带动2个钻杆由动力头进行控制,其中一个正传、一个反转,保证了所钻的孔位置不偏移。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附图1所示,所述的液压双杆钻机,所述泵站包括矿用隔爆型电动机1,所述矿用隔爆型电动机的一端连接齿轮油泵,所述齿轮油泵连接油箱,所述齿轮油泵在所述油箱吸油产生压力油;所述泵站中的冷却器2连接回油过滤器3,所述回油过滤器连接所述油箱使回油经过冷却器冷却,经过所述回油过滤器过滤回到油箱;所述的油箱装配5装有空气过滤器4。
所述冷却器一端连接冷却水,所述冷却器的另一端连接回油过滤器,所述回油过滤器连接油箱装配,所述油箱装配连接控制台,所述油箱中装有空气过滤器。回油过滤器能够使油路中的油进行二次利用,节约了运行成本。
实施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七台河市新富机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七台河市新富机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70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