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考察含鲤IGF2b基因慢病毒影响鲤鱼体格的聚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16509.7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5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苏胜彦;董在杰;袁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P19/14 | 分类号: | C12P1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4182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考察 igf2b 基因 病毒 影响 鲤鱼 体格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考察含鲤IGF2b基因慢病毒影响鲤鱼体格的聚类方法,属于渔业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科研试验和技术开发中,常常设置几个处理组,用来确定主要的试验影响因子,影响因子的剂量及影响程度等。这类试验中处理的指标往往不只一个,比如一个营养因素试验中,测定指标有血液指标、基因表达量指标、生长性状指标、免疫学指标等多个方面的指标。然而,对于这方面的数据处理主要通过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而如何确定不同处理组之间对这些指标的综合影响,鲜见报道。
以鲤鱼养殖为例,中国专利201210087621.9公开了一种利用含有鲤IGF2b基因的慢病毒来提高鲤鱼产肉量的方法,该方法结果显示:用已检测的含有鲤IGF2b基因的慢病毒感染鲤鱼幼体,3个月后,感染组相比对照组,鲤体重获得了显著增加,同时鲤鱼血液各项指标没有影响,安全性好。
但是由于鲤鱼的生长指标不仅有体重,还有其它的例如体长、体高、体厚等,这些体格指标也在实际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但是这些指标在测量时又会受到体重的影响,导致采用常规的归类、回归等分析方法无法准确考察慢病毒注入量对于体格参数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避免体重指标的干扰而能判断出含有鲤IGF2b基因的慢病毒注入量对鲤鱼体格指标影响的方法,并且可以解决不同注入量的试验组之间多个指标相互干扰的问题,该方法可以用于通过调整慢病毒注射量来达到筛选不同体格鲤鱼样本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考察含鲤IGF2b基因慢病毒影响鲤鱼体格的聚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准备鲤鱼样本,分组;在不同样本组的鲤鱼样本体内注射不同浓度的含有鲤IGF2b基因的慢病毒,养殖;
第二步、对养殖后的鲤鱼样本测定以下7个指标:体重、体长、体高、体厚、鱼尾柄长、尾柄厚、背脊前距;
第三步、以体重为因变量,以体长、体高、体厚、鱼尾柄长、尾柄厚、背脊前距为参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找到对体重有显著性影响的体格指标;
第四步、以第三步得到的对体重有显著性影响的体格指标作为特征值,对不同样本组进行聚类分析,根据不同剂量组的样本被聚类到不同类的结果来考察含鲤IGF2b基因慢病毒对于体格参数的影响。
本发明中,所述的背脊前距是指鲤吻部到第一根背脊的距离;所述的体格指标是指体长、体高、体厚、鱼尾柄长、尾柄厚、背脊前距。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三步中所述的对体重有显著性影响的体格指标是指体长、体厚和尾柄长。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三步中所述的回归分析是指线性回归。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三步中所述的回归分析中,判定是否具有显著性影响的标准是:相关性分析中当P≤0.05,则认为是具有显著性影响。
本发明的实现原理:在鲤鱼样本中注射慢病毒会对体重产生明显的影响,另外又由于体格指标会与体重相关性较大,而且体重和体长、体高、体厚等存在共线性问题,因此在常规的分析方法中无法测定不同剂量组中注射剂量对于体格的影响;本发明通过找到对于体重有明显影响的指标,利用这些筛选出的指标作为特征值,可以避免体重对于体格结果判定的影响,接下来对这些筛选的体格指标作为特征值,对于不同注射剂量的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就可以得到注射剂量是否能够对于体格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背脊前距测量方法的示意。
图2是实施例的第2步中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第4步中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 将鲤鱼样本随机分为5组,每组200尾,根据专利号为201210087621.9的方法进行含鲤IGF2b基因慢病毒的注射,阴性对照不做任何处理,阳性对照制作注射处理,3个处理组的注射剂量分别是10μL、20μL、40μL;再养殖5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数据测量,测量指标为体重、体长、体高、体厚,增加测量鱼尾柄长、尾柄厚,并且首次测量鲤吻部到第一根背脊的距离(命名为背脊前距),见图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65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