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热送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6338.8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4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松井康训;宫田博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5D20/10 | 分类号: | A45D2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送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使用者的头发供给离子的加热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加热送风装置,如日本特开2009-268502号公报(以下,记为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公知有搭载了具有第1电极和第2电极的离子产生部的电吹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专利文献1中,通过在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施加高电压而进行放电来产生离子,所产生的离子自形成于罩的离子喷出口喷出。然后,自离子喷出口喷出的离子与头发接触,从而提高头发护理效果。
而且,在该专利文献1中,因为使覆盖位于下游侧的离子产生部的罩与配置于加热送风装置的内部的内侧构件相连接,所以能去除罩的带电,从而实现自离子放出口的离子放出的稳定化。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结构中,通过只在加热送风装置的内筒安装离子产生部的下部,而将该离子产生部安装于加热送风装置的内筒。
因此,存在由于组装时的偏差等而导致将离子产生部倾斜地安装的问题。
这样,若离子产生部以倾斜的状态被安装,存在如下问题:例如,在为了去除罩的带电而将罩的连接部连接于离子产生部的接地电极的时候,无法使罩的连接部与接地电极充分连接,从而因为自离子放出口所放出的离子而使罩带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以往的课题,提供能更可靠地进行罩的除电的加热送风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课题,本发明的加热送风装置具有壳体、离子产生部、离子流路以及离子放出口,该壳体设置有自吸入口到喷出口的送风流路,并构成外壳;该离子产生部设置于上述壳体内,具有第1电极和第2电极并通过放电来产生离子;该离子流路供由上述离子产生部所产生的离子流动;该离子放出口设于上述离子流路的下游侧,用于将上述离子放出。
而且,上述加热送风装置还具有罩、连接部以及限制部,该罩构成为在罩住上述离子放出口的同时能放出上述离子;该连接部设置于上述罩的内侧,用于将上述罩和上述第2电极之间电连接;该限制部抵接于上述壳体的内壁而限制上述第2电极的、相对于上述壳体的相对移动。
由此,能降低组装时的偏差从而更可靠地进行罩的除电。
采用本发明的加热送风装置,能更可靠地进行罩的除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送风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送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从喷出口侧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送风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从吸入口侧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送风装置的后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送风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送风装置的主体部内设置有金属微粒子产生部和雾气产生部的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送风装置的设置了雾气产生部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8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送风装置的设置了雾气产生部的部分的俯视图。
图9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送风装置的设置了雾气产生部的电极部分的剖视图。
图10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送风装置的设置了雾气产生部的电极部分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雾气产生部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雾气产生部的主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雾气产生部的剖视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雾气产生部的第1电极和第2电极之间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雾气产生部的第1电极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送风装置从显示部侧切开后的剖视图。
图17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送风装置的显示部的剖视图。
图18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送风装置的显示部的侧视图。
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加热送风装置的显示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加热送风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是一种加热送风装置,其设有自吸入口到喷出口的送风流路,该加热送风装置具有壳体和离子产生部,该壳体用于构成该加热送风装置的外壳;该离子产生部设置于上述壳体内,具有第1电极和第2电极并通过放电来产生离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63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虚拟网关路由器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宽动态互补式可变增益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