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水箱换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16045.X | 申请日: | 2013-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2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平;徐少凡;朱彩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新梦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30 | 分类号: | F24J2/30;F24J2/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9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水箱 换热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特指一种用于分体式间接换热的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的换热器。
二、背景技术
在太阳能热利用领域,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出现包括真空管热水器和平板热水器在内的多种成熟产品,平板型太阳能热水器以其更长的使用寿命及简便的安装方法,正在迅速打开市场。平板太阳能热水器多使用间接加热的方式,导热介质比较粘稠,导致导热效率不高。
目前已有多个关于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的专利,但是可以使用沸点比较低的导热介质,并加装喷管加速介质流动的水箱尚未发现。以下列出几个已有的相关专利:
专利“新型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申请号:99229690.0)提出一种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其水箱内胆由隔水板分成两个不相通的部分,并通过隔水板传热。
专利“新型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申请号:200720037641.X)提出一种太阳能热水器水箱,该装置在水箱内设有一个内胆,内胆中装有纯净的水作为传热介质,加热水箱外部的饮用水。
本发明提出一种太阳能水箱换热器,该换热器应用于分体式间接换热的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其特点是利用常压下沸点在30℃至80℃之间的介质作为导热介质,将换热件、测温盲管、进水管、出水管、辅助加热管集成焊接在法兰上,使水箱和换热器能承受一定的压力,确保气态的导热介质及承压水箱不会发生泄漏。采用这种换热器,由于使用低沸点的导热介质,水箱与集热器之间的换热速度更快,热损失更小。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太阳能水箱换热器,其结构由进液管、上行真空阀、换热件、回流管、温控节流阀、下行真空阀、测温盲管、辅助加热管插口、进水管插口、出水管插口、法兰组成,其中法兰边缘上,呈环形开有若干个通孔,靠近内侧轧制有一个环形斜面,换热件、进水管插口、出水管插口、辅助加热管插口及测温盲管都焊接在法兰上。换热件可以是圆柱形封闭的壳体,也可以附加肋片等其他加强传热的结构,进液管、回流管伸入换热件内部,进液管口靠近顶部,回流管口与法兰面齐平。进液管上安装有上行真空阀,回流管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温控节流阀和下行真空阀,上行真空阀关闭时,抽气口只能与上方连通,下行真空阀关闭后,抽气口只能与下方连通,温控节流阀开孔大小受测温探头的温度控制,温度越高,孔越小,在90℃时完全关闭,测温探头插在测温盲管内。
本发明通过将换热件、测温盲管、进水管、出水管、辅助加热管集成焊接在法兰上,使水箱和换热器能承受一定的压力,确保气态的导热介质及承压水箱不会发生泄漏。采用这种换热器,由于使用低沸点的导热介质,水箱与集热器之间的换热速度更快,热损失更小。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该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2是该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所标部位分别为:1、进液管;2、上行真空阀;3、换热件;4、回流管;5、温控节流阀;6、下行真空阀;7、测温探头;8、测温盲管;9、辅助加热管插口;10、环形斜面;11、进水管;12、出水管;13、法兰;14、通孔。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换热器的法兰13上有一个环形斜面10,可以放置密封垫圈,周边游若干个通孔14,可以通过螺栓将法兰13固定在内胆口上,并密封,使内胆可以承压。换热件3焊接在法兰13上,可以承受一定压力。测温盲管8、进水管11、出水管12、辅助加热管插口9集成焊接在法兰上,方便安装。使用时,关闭上行真空阀2和下行真空阀6,将换热件3内部抽真空至一定负压,然后将下行真空阀6打开,从下行真空阀6抽入导热介质,达到一定量之后,关闭下行真空阀6。此时换热器可以方便的安装在指定的水箱内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新梦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镇江新梦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60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硬件实时操作系统
- 下一篇:数字平调系统的数据记录与U盘导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