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体式空调及其冷凝水回收节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6029.0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2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华;韩浩然;陈雅蕾;李文强;张静;侯宝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1/42 | 分类号: | F24F1/4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钟继莲;张先芸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空调 及其 冷凝 回收 节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空调及其冷凝水回收节能方法。
背景技术
分体式空调由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组成,分别安装在室内和室外,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之间的制冷剂回路、供电回路等通过管路和电线连接,构成空气调节系统。分体式空调的制冷系统主要由安装在空调室内机内部的蒸发器,以及安装在空调室外机内部的冷凝器、压缩机、节流阀所构成,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内部各自都安装有风机。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位于下方、出风口位于上方,空调室内机内,室内机风机安装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输送冷量的蒸发器安装在出风口处,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气体的热量实现空气制冷,从出风口送出制冷空气,而制冷凝结形成的冷凝水由蒸发器底部的集水盘收集后,从蒸发器的冷凝水出水管流出至空调室内机的外部。空调室外机的安装高度通常比空调室内机中蒸发器底部的集水盘低1~2米。空调室外机内部通常由隔板分隔为冷凝器安装腔室和压缩机安装腔室;压缩机和节流阀安装在压缩机安装腔室中,压缩机起着吸入、压缩、向蒸发器输送制冷剂蒸汽的作用,节流阀对制冷剂起节流降压作用、同时控制和调节流入蒸发器中制冷剂液体的流量,并将系统分为高压侧和低压侧两大部分;室外机风机和放出热量的冷凝器安装在与外界相通的冷凝器安装腔室中,通过室外机风机产生散热气流流过冷凝器,将蒸发器吸收后输送到冷凝器的热量带走,并且为了提高散热效率,冷凝器通常安装有并排设置的若干块散热片。
经测试,分体式空调中蒸发器制冷时所产生的冷凝水通常温度在11~13℃,而室内空气温度通常在25~28℃,因此冷凝水温度是低于室内空气温度的,更远远低于室外空气温度以及空调室外机的冷凝器散热温度。但目前,冷凝水往往都是从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排水管直接排放到户外,冷凝水所携带的低温冷量并没有得到很有效的利用,并且冷凝水的随意排放还经常造成户外高空滴水、路面湿滑,给户外行人带来不便;即使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关于冷凝水回收利用的相关技术研究,但往往都需要借助水泵、喷淋器等其它的功耗设备得以实现,从整体上难以真正有效的达到节能的目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冷凝水回收再利用的分体式空调,解决现有分体式空调技术中冷凝水利用率不高、冷凝水随意排放的问题,以提高分体式空调的制冷效率,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手段:
一种分体式空调,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内位于蒸发器下方的进风口处设有冷凝水换热器,所述冷凝水换热器的进水口与蒸发器的冷凝水出水管相连通,冷凝水换热器的出水口与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排水管相连通;所述空调室外机内位于冷凝器的正上方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冷凝水滴水管和冷凝水滴水盘;所述冷凝水滴水管与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排水管相连通,且冷凝水滴水管底部设有滴水孔;所述冷凝水滴水盘沿冷凝器的散热片排列方向水平设置,且冷凝水滴水盘的底部沿冷凝器的散热片排列方向分布设置有若干个孔径大小为0.5~1.5mm的滴水通孔。
上述的分体式空调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冷凝水换热器由竖向放置且横向并列排布的若干冷凝水换热片以及回旋贯穿于所述若干冷凝水换热片的冷凝水散热盘管构成;所述冷凝水散热盘管的进水口与蒸发器的冷凝水出水管相连通,冷凝水散热盘管的出水口与空调室内机的冷凝水排水管相连通。
上述的分体式空调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冷凝水滴水管为长条状且沿冷凝器的散热片排列方向横向设置于冷凝水滴水盘的正上方,冷凝水滴水管的滴水孔为多个且沿冷凝水滴水管的长度方向分布设置在冷凝水滴水管的底部。
上述的分体式空调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冷凝水滴水管的滴水孔的孔径大小为4~6mm。
上述的分体式空调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冷凝水滴水盘底部与其正下方的冷凝器的散热片之间的距离为1.5~2.5cm。
上述的分体式空调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空调室外机内还设有盛水盘,所述盛水盘沿冷凝器的散热片排列方向水平设置于冷凝器的正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60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讯设备线束用改性聚氯乙烯绝缘料
- 下一篇:一种动力电缆保护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