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酯树脂生产废水的生化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15038.8 申请日: 2013-10-28
公开(公告)号: CN103570191A 公开(公告)日: 2014-02-12
发明(设计)人: 吴伟祥;胡健;孙法迁;孙斌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主分类号: C02F9/14 分类号: C02F9/14
代理公司: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韩介梅
地址: 310027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聚酯树脂 生产 废水 生化 处理 装置 及其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聚酯树脂生产废水的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隔油池(1)、配水池(5)、内循环担体强化厌氧罐(13)、生物接触氧化池(14)、兼氧池(19)、内循环厌氧流化床反应器(23)、MBR反应池(30)、清水池(37)、自动控制装置(38)和计算机(39);隔油池(1)内设隔油板(3),在隔油板之间贴近液面处设置集油管(2),隔油池的出水口经一级计量提升泵(4)与配水池(5)的进水管相连接;配水池(5)内置pH探头(6),底部安装有微孔曝气器Ⅰ(7),配水池的出水管经二级提升泵(8)与内循环担体强化厌氧罐(13)下部的进水口相连接;内循环担体强化厌氧罐(13)主体为圆柱体,在罐体的出水口一侧设有污泥内循环管,该污泥内循环管具有竖直管段和倾斜管段二段,竖直管段的上部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竖直管段的进水口与罐体上部的出水口连通,竖直管段的出水口与置入生物接触氧化池(14)底部的管道相连,倾斜管段与罐体下部连通,在罐体底部设有布水装置(12),罐体内置横截面呈米字型的立体无纺布填料(10),填料的下边界与污泥内循环管的倾斜管段末端齐平;生物接触氧化池(14)内设纤维弹性填料Ⅰ(15),中部设有污泥浓度仪(16),底部安装微孔曝气器Ⅱ(17);兼氧池(19)内设纤维弹性填料Ⅱ(20),底部安装微孔曝气器Ⅲ(21),与生物接触氧化池(14)上部出水口相连的管道置入兼氧池(19)的底部,兼氧池(19)上部的出水管经三级提升泵(22)与内循环厌氧流化床反应器(23)下部的进水口相连;内循环厌氧流化床反应器(23)整体结构与内循环担体强化厌氧罐(13)整体结构完全相同;MBR反应池(30)由隔板分隔为缓冲循环区(27)和膜反应区(32)两个部分,内循环厌氧流化床反应器(23)的污泥内循环管竖直管段的出水口与置入MBR反应池(30)膜反应区(32)底部的管道相连,在缓冲循环区(27)设有循环泵(28),缓冲循环区底部的泥水混合物回流管道经污泥回流泵(26)与内循环担体强化厌氧罐(13)下部的回流污泥进口、生物接触氧化池(14) 下部的回流污泥进口以及兼氧池(19) 下部的回流污泥进口相连,MBR反应池的膜反应区(32)安装浸没式平板膜组件(31),平板膜组件底部安装微孔曝气器Ⅳ(33),平板膜组件的出水管分二路,一路连接反冲洗泵(34)的出水管,另一路连接跨膜压差表(35)及抽吸泵(36)的进水管,抽吸泵的出水管与清水池(37)相连接,抽吸泵的控制阀与设在膜反应区(32)的浮球液位控制装置(29)相连;反冲洗泵(34)的进水管与清水池(37)连通,清水池(37)出水口一路经回流计量泵(9)与配水池(5)进水管相连接,另一路连接达标排放管道;微孔曝气器Ⅰ的曝气风管、微孔曝气器Ⅱ的曝气风管、微孔曝气器Ⅲ的曝气风管以及微孔曝气器Ⅳ的曝气风管均和风机(18)相连接,一级计量提升泵(4)、pH探头(6)、二级提升泵(8)、回流计量泵(9)、污泥浓度仪(16)、风机(18)、三级提升泵(22)、污泥回流泵(26)、循环泵(28)、浮球液位控制装置(29)、反冲洗泵(34)、跨膜压差表(35)、抽吸泵(36)以及计算机(39)均与自动控制装置(3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树脂生产废水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米字型立体无纺布填料(10)由厚度为5~10mm的单片填料构成,米字型立体无纺布填料的外圈直径为100mm,高度为4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树脂生产废水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循环担体强化厌氧罐(13)中的米字型立体无纺布填料占罐体总体积的50%~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树脂生产废水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循环厌氧流化床反应器(23)中的米字型立体无纺布填料占罐体总体积的50%~7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树脂生产废水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循环担体强化厌氧罐(13)和内循环厌氧流化床反应器(23)上的污泥内循环管倾斜管段与水平方向的倾斜夹角均为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树脂生产废水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内循环担体强化厌氧罐(13)和内循环厌氧流化床反应器(23)罐体上端均设置锯齿形出水溢流堰(11),堰体高100mm。

7.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处理聚酯树脂生产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经隔油池(1)油水分离处理后的聚酯树脂生产废水由一级计量提升泵(4)提升,与回流计量泵(9)的回流水在配水池(5)中实现混匀、均质化,自动控制装置(38)根据一级计量提升泵(4)的流量反馈调节回流计量泵(9)流量,控制回流比为100%~150%,同时,通过在配水池(5)中投加尿素和磷酸氢二钾控制配水池内水的C:N:P=120:5:1;根据pH探头在线监测反馈得到的信号,用NaOH溶液调节配水池中水的pH至6~9;开启微孔曝气器Ⅰ,曝气时间为5~10分钟;

2)调节后的配水池水通过二级提升泵(8)进入内循环担体强化厌氧罐(13),和罐体内污泥以及来自MBR反应池缓冲循环区(27)回流的泥水混合物充分混匀,维持罐体内DO在0.2mg/L,污泥量为10000mg/L,水力停留时间48h;

3)内循环担体强化厌氧罐(13)出水通过自流依次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14)和兼氧池(19),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微孔曝气器Ⅱ连续曝气,维持DO在3mg/L;兼氧池中微孔曝气器Ⅲ间歇曝气,曝气时间间隔为2h,每次曝气30秒;根据生物接触氧化池内污泥浓度仪(16)的反馈信号,通过控制污泥回流泵(26)的污泥回流量维持生物接触氧化池(14)的MLSS为6000mg/L,生物接触氧化池和兼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24h、12h;

4) 兼氧池(19)出水经三级提升泵(22)进入内循环厌氧流化床反应器(23),和罐体内的污泥充分混合,维持DO在0.2mg/L,污泥量为10000mg/L,水力停留时间48h;

5)内循环厌氧流化床反应器(23)出水通过自流进入MBR反应池膜反应区(32),控制微孔曝气器Ⅳ的曝气量维持膜反应区DO为3~4mg/L,MBR反应池水力停留时间为24小时;MBR反应池的膜反应区混合液溢流进入缓冲循环区(27),缓冲循环区混合液分为2路,一路通过污泥回流泵(26)回流至内循环担体强化厌氧罐(13)、生物接触氧化池(14)和兼氧池(19),另一路通过循环泵(28)回流至MBR反应池的膜反应区(32);MBR反应池膜反应区的混合液经浸没式平板膜组件(31)固液分离后,清水经抽吸泵(36)进入清水池(37)后达标排放;平板膜组件的压差通过跨膜压差表(35)显示,当跨膜压差超过设定值时,自动控制装置(38)根据跨膜压差表反馈的信号控制反冲洗泵(34)清洗浸没式平板膜组件(31);计算机(39)在线记录装置运行数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503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