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流低速电机冷却器内部通风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513970.7 | 申请日: | 2013-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2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9/00 | 分类号: | H02K9/00 |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林弘毅;聂汉钦 |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流 低速 电机 冷却器 内部 通风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空冷却器,具体地说是一种交流低速轴向或径轴向通风电机IC611、IC616冷却方式的冷却器主体内部通风结构,属于换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交流轴向或径轴向通风电机IC611、IC616冷却方式的空空冷却器内风路均采用四回程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在冷却器壳体内设置2片管板A,分别位于壳体的两端;设置2片隔板B和1片隔板C,位于壳体的中部;各板上均开设“M”型布列的冷却管安装孔,冷却管安装在上述孔内从而贯穿各板。其中,管板A除冷却管安装孔外无开口,隔板B的上方具有开口,而隔板C的下方具有开口,从而使风路如图1中箭头方向所示形成四个回程。在换热过程中,由于内风路流通截面小、使风阻较大,同时低速电机时能产生的风压低;两个因素结合,在实践中常出现低速电机时内风路空气流量不足的现象,对换热极为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交流低速电机冷却器内部通风结构,能降低冷却器内风路压降,以适应低速电机运转不能提供较高风压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交流低速电机冷却器内部通风结构,包括冷却器壳体,所述冷却器壳体两端分别设有1片管板,所述冷却器壳体中部设有1片隔板;所述管板和隔板上开设有“M”型布列的冷却管安装孔,冷却管安装在所述“M”型布列的冷却管安装孔内并贯穿管板和隔板;所述管板上除冷却管安装孔外无开口,所述隔板的“M”型布列的冷却管安装孔上方具有开口。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冷却管的布列采用“M”型方式,“M”型布列的特点是空气在管外的流通是多向变化的,能减少冷却管的换热盲区,可提高冷却管的使用效率。本发明的风路布置采用了二回程结构。采用“M”型布管能得到较低的内风路风阻,同时内风路由四回程改为二回程,使单程流通面积增大,内风路压降明显降低。本发明经过试验效果良好,在交流低速轴向或径轴向通风电机IC611、IC616冷却方式的空空冷却器中值得推广。
本发明的优点将在下面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的描述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冷却器四回程通风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管板A的截面图。
图3是图1中隔板B的截面图。
图4是图1中隔板C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冷却器通风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管板1的截面图。
图7是图5中隔板2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5所示,本发明包括冷却器壳体,冷却器壳体两端分别设有1片管板1,中部设有1片隔板2。如图6、图7所示,管板1和隔板2上开设有“M”型布列的冷却管安装孔,冷却管安装孔的位置在各板上是对应的。冷却管安装在“M”型布列的冷却管安装孔内,并贯穿管板1和隔板2,形成“M”型冷却管列。如图6所示,管板1上除冷却管安装孔外无开口。如图7所示,隔板2的“M”型布列的冷却管安装孔上方具有开口。
在本发明“M”型冷却管布列方式的情况下,空气流通是这样实现的:热空气从图5中冷却器壳体的下方进入,进入“M”型冷却管列的下方开口中,然后向两边扩散进入冷却管之间的间隙。在冷却管间的流向,一方面是沿冷却管孔的直径方向流动,另一方面是沿冷却管轴向流动。按此方式设置的内风路如图7中箭头方向所示为二回程结构。本发明的气流与冷却管之间的接触更为全面,减小了换热盲区。另外由于气流所经过的管排数相比现有技术大为减少,冷却管间的风速相对降低,因此从风压降的角度上说,气流的流通压降得到了有效的减小。
本发明的安装:本发明的管板、隔板的安装与原四回程结构的安装要求基本相同,冷却管与管板、隔板的连接均采用胀接方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构思的前提下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其他改进和变化,均应认为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电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39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凝视辅助的计算机界面
- 下一篇:面向双中心组网的IP终端设备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