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舷梯移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3161.6 | 申请日: | 2013-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3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虹宇;贺勇;李雨晨;何艳;吴俊;陆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江苏熔盛造船有限公司;江苏熔盛船舶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7/14 | 分类号: | B63B2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舷梯 移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舷梯与码头或码头登梯活动连接的舷梯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在船舶制造和修理领域用的码头登船梯,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与船体及码头、码头登梯相连,使得每当船舶离开码头时都必须割开焊接部位,由此加大了打磨、油漆的工作量。另外,再次靠近码头时,又要重新焊接,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费时、费力,费材料。
另外,随着水面的涨落及波动,使船体的高度,以及船体与码头的距离时常发生变化,这时,同一规格的登船梯边无法满足各种情况的需求,换而言之,必须挪动船体,及配备多部不同规格的登船梯才能适用,增加了成本,同时费时、费力、费财。
因此,必须设计一种活动式的登船舷梯,使其可以自由调节与船体的距离及自身的长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活动式舷梯的,便于舷梯与码头或码头滑轨活动连接的舷梯移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舷梯移动装置包括:固定于码头或码头登梯侧边的滑轨、与舷梯连接的连接装置及设置于连接装置一端的滑轨槽,滑轨槽套设于滑轨外,滑轨槽与滑轨间设置若干个滚轮。由此,通过滑轨槽沿滑轨移动,实现了舷梯沿码头边沿的水平移动,另外,滑轨与滑轨槽间设置滑轮,减小了滑轨槽移动时的摩擦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滑轨两侧设有第一卡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滑轨槽开口向下,滑轨槽两侧内侧设有与第一卡部相匹配的第二卡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滑轨的第一卡部设于滑轨槽的第二卡部的上方,滚轮分布于滑轨的上表面及滑轮的两侧。由此,通过第一卡部与第二卡部的相互配合,使滑轨槽在移动的过程中脱轨,同时滚轮减小了滑轨槽移动时的摩擦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滚轮包括第一部分滚轮、第二部分滚轮及第三部分滚轮,第一部分滚轮立向设于滑轨槽内侧上表面,第二部分滚轮立向设于滑轨槽两侧内侧,位于第二卡部上方,第三部分滚轮横向设于滑轨槽两侧内侧,位于第二卡部下方。由此,滚轮在滑轨的上边面、滑轨第一卡部的上边面,及滑轨两侧侧面滚动,减小了滑轨槽移动时的摩擦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舷梯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舷梯移动装置中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滑轨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舷梯移动装置中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连接装置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说明。
图1至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舷梯移动装置。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舷梯移动装置包括:固定于码头或码头登梯侧边,与码头边沿平行的滑轨10、与舷梯连接的连接装置20及设置于连接装置一端的滑轨槽30,滑轨槽30套设于滑轨10外,滑轨槽30与滑轨10间设置若干个滚轮40。
如图2和图3所示,滑轨10为一仅包含三个面的长方体,如图所示,滑轨10的三个面分别为顶面11及两个侧面12,两个侧面12的外侧,垂直于侧面12格式一第一卡部101。
如图4和图5所示,滑轨槽30为一开口向下的槽体,滑轨槽30两侧内侧,垂直于滑轨槽30侧壁分别设有第二卡部201。滑轨槽30的上表面内侧及两侧面内侧分别设有滚轮40。
如图1至图5所示,滑轨槽30套设与滑轨10外,使滑轨槽30的第二卡部201开设于滑轨10的第一卡部101的下方,滑轨槽30及滑轨10之间通过滚轮40滚动连接。如图所示,滚轮40包括第一部分滚轮401、第二部分滚轮402及第三部分滚轮403,第一部分滚轮401立向设于滑轨槽30内侧上表面,第一部分滚轮401与滑轨10上表面接触;第二部分滚轮402立向设于滑轨槽30两侧内侧,位于第二卡部201上方,第二部分滚轮402与滑轨的第一卡部101上表面接触;第三部分滚轮403横向设于滑轨槽30两侧内侧,位于第二卡部201下方,与滑轨10的侧面接触。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舷梯移动装置,通过滑轨槽沿滑轨移动,实现了舷梯沿码头边沿的水平移动,另外,滑轨与滑轨槽间设置滑轮,减小了滑轨槽移动时的摩擦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江苏熔盛造船有限公司;江苏熔盛船舶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江苏熔盛造船有限公司;江苏熔盛船舶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31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凹沟槽式肖特基势垒元件
- 下一篇: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