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材料双面加筋壁板的热压罐整体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1661.6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2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荀国立;徐洪波;邱启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44 | 分类号: | B29C70/4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李建英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双面 壁板 热压 整体 成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成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双面纵横加筋壁板的热压罐整体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已在新一代航空飞行器上大量使用。复合材料整体成型技术可大大减少紧固件的使用,有效降低结构重量,主要应用于军用、民用飞机的主承力或次承力构件上。在主承力部件上,一些关键构件为采用双面加筋结构,可有效提高刚度及传递载荷效率。
针对这种零件的结构特征,现有的技术方案是先固化单面筋条,然后采用二次胶接或机械连接的方案连接另一侧筋条。采用二次胶接方案,会增加热压罐的使用次数,且多次热历程会给已固化的复合材料构件内部质量及状态带来风险。二次胶接对零件配合面的贴合度要求很高,成型可靠性较差,制造成本较高。采用机械连接方案,将会大量使用紧固件,原材料成本和和人工成本会大大增加,制造效率也较低,且会大大增加零件重量,将会使复合材料构件的减重效果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一次整体成型出双面纵横加筋壁板的制造方法,提高双面纵横加筋壁板的成型质量,降低此类复合材料构件的制造风险,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1)在成型工装[1]上相对于内型面筋条位置开设凹槽[2],凹槽外形尺寸与筋条外形尺寸一致;
(2)将处理好的内形面筋条[3]预埋到成型工装上的凹槽中;
(3)在预埋了筋条的工装上面用浸料铺叠蒙皮[4],蒙皮铺叠完成后,在蒙皮上表面放置外型面筋条[5];
(4)用真空袋封装工装,进罐固化成型。
所述的筋条截面形状可为工型、T型、J型、帽型、L型、π型或C型。
所述的预浸料纤维与树脂的复合材料,为单向带预浸料或织物预浸料,纤维为碳纤维、聚乙烯纤维、芳纶纤维或玻璃纤维,树脂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双马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
所述的蒙皮形状为π型,U型、单曲率弧形、双曲率弧形或平面型。
所述的成型方案可为共胶接成型、共固化成型。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本发明通过成型工装加工时预先加工出可放置内型面筋条的凹槽,本发明的方案实现了在筋条埋放的同时,即对筋条实行定位,筋条轴线精度可达到数控机床加工精度,远远高于现有的复合材料加筋壁板轴线精度。可实现双面加筋复合材料壁板整体共胶接/共固化成型,减少了复合材料构件的进罐次数,降低了制造成本。
采用本发明的方案,可以实现双面加筋壁板的一次整体成型,壁板固化变形量远小于二次进罐胶接成型方案的固化变形。本发明的一次进罐整体成型方案避免了重复进罐而造成复合材料构件内部缺陷扩展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π型双面纵横加筋壁板成型方案示意图
图2是平板型双面纵横加筋壁板成型方案示意图
图3是U型双面纵横加筋板成型方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在成型工装上相对于内型面筋条位置开设凹槽,凹槽外形尺寸与筋条外形尺寸一致;
(2)将内形面筋条在铺叠工装上铺好后,抽真空预压实或进罐固化后,预埋到成型工装上的凹槽中;
(3)在预埋了筋条的工装上面用预浸料铺叠蒙皮,蒙皮铺叠完成后,在蒙皮上表面放置外型面筋条;
(4)用真空袋封装工装,进罐固化成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采用图1所示的工装为π型双面加筋壁板成型工装。工装主体为框架式,所成型的复合材料壁板为π型,采用阳模成型方案。依据贴模面(即复合材料构件的内型面)T型复合材料纵向筋条的实际位置开设T形槽,T型槽外形尺寸与纵向T型复合材料筋条尺寸一致,宽度为90mm,深度为60mm。
将纵向复合材料T型筋条先进罐固化,机械加工到图纸尺寸后,埋放进π型双面加筋壁板成型工装的T型槽里面,检查配合状态后,在筋条外掾条面铺覆胶接用的胶膜,然后进行蒙皮铺叠。铺叠完成后利用外型面定位装置和激光投影进行外型面筋条定位。封装后进热压罐固化。固化后的零件进行无损检测和型面检测,无超差缺陷。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采用图1所示的工装为平面型双面加筋壁板成型工装。工装主体为框架结构,在保证工装刚度的同时,有利于热扩散。所成型的复合材料壁板筋条为帽型,采用阳模成型方案。依据贴模面(即复合材料构件的外型面)横向筋条的实际位置开设工形槽。由于纵向筋条底面掾条宽度为50mm,筋条高度为35mm,所以方形槽的宽度定为80mm,深度为4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16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