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车自动行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1186.2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2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之风;袁洁锋;王冰;乐志国;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自动 行车 控制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 一种智能车自动行车控制系统,包括带有显示屏、上位处理器、通信设备和操控台的中央控制室、导航轨迹线、用于识别所述导航轨迹线的导航识别模块以及若干辆相同的智能车车体,所述导航模块设于所述智能车车体上,所述车体上还设有能源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主控制器和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导航识别模块、主控制器和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均由能源模块供能,所述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和导航识别模块均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显示屏、上位处理器和通信设备均与操控台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航轨迹线包括主导航轨迹线、分设主导航轨迹线两边且与主导航轨迹线平行的辅助导航轨迹线和埋设在主导航轨迹线正下方的磁导航轨迹线,所述的导航识别模块包括与主导航轨迹线相对应的主视频识别导航模块、磁感应模块和与辅助导航轨迹线相对应的辅助视频识别导航模块,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主视频识别导航模块、磁感应模块和辅助视频识别导航模块均与所述的主控制器连接,所述通信设备与无线通信模块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车行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车自动行车控制系统还包括若干个汽车雷达、设置在智能车车体上的推板、推板控制电机和推板控制电机驱动电路,所述汽车雷达和推板控制电机驱动电路均与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推板控制电机驱动电路与所述的推板控制电机连接,所述的若干个汽车雷达均布在所述智能车车体的车体四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车行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车行车控制系统还包括提升夹件、提升夹件驱动器和填补涂料刷,所述填补涂料刷的刷柄内设置有填充涂料的导通腔,所述导通腔与填补涂料刷的刷头导通,所述的提升夹件与所述的填补涂料刷连接,所述提升夹件通过提升夹件驱动器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提升夹件包括悬挂与智能车车体尾部的主夹件和两个与智能车车体尾部连接的辅助夹件,所述两个辅助夹件与所述主夹件保持同一直线,所述两个辅助夹件与所述主夹件之间的距离相等,且主导航轨迹线与辅助导航轨迹线之间的距离也与辅助夹件与所述主夹件之间的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车行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板包括连杆和尖板,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尖板的背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也与所述智能车车体的侧壁为铰接,所述推板控制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连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车行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导航轨迹线与辅助导航轨迹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智能车车体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车行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车车体的正前方设置有一个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前端与主视频识别导航模块固定连接,所述的主视频识别导航模块和辅助视频识别导航模块均包括数字摄像头、视频处理芯片和数据传输模块,所述的数字摄像头与视频处理芯片电连接,所述视频处理芯片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与主控制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车行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航轨迹线包括中部的白色油漆线和黑色的侧边线,所述的白色油漆线上均布有黑色的横向测速线,所述横向测速线与所述的白色油漆线垂直,所述的智能车车体上还设置有卫星定位模块,所述卫星定位模块与所述的主控制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1118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