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09784.6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1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黄联鑫;周国明;包飞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文泰笔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C45/26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郑书利 |
地址: | 325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脱模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尤其涉及该注塑模具的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包括第一注塑型腔,所述第二模板包括模芯和第二注塑型腔,第二注塑型腔包括型腔壳体,型腔壳体内设置有推顶管,推顶管与后端的气缸推拉装置配合,需要脱模时,利用气缸将推顶管向前推顶,将产品推出。但是这种注塑模具的脱模装置存在诸多缺陷:1、推顶管较长,很容易损坏,故障率高;2、推顶管造价高,导致维修成本较高;3、脱模不畅。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脱模装置的结构更加牢固、造价更加低廉且脱模更加方便的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本发明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包括第一注塑型腔,所述第二模板包括模芯和第二注塑型腔,第二注塑型腔包括型腔壳体,所述第二模板还包括前端的推板和推板后侧的固定架,所述推板套接在注塑模具主体的导向柱上,所述推板上带有套接孔,所述推板上的套接孔套在型腔壳体上,所述推板配置有推动和复位装置,所述固定架固定在注塑模具主体上。
本发明中,将型腔壳体内的推管推顶改成由推板来推顶,(这里对被推顶的产品有所限定——必须是外侧带凸沿的产品,否则推板没有推顶的位置),推板能够沿导向柱上下移动,这种采用推板推顶产品的结构相比推管明显更加牢固,故障率低,而且造价低廉,在脱模时受到的阻碍更少,有利于顺利脱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的推板、固定架和推顶装置在注塑合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推板、固定架和推顶装置在推板推顶注塑产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推板、固定架和推顶装置在推板推顶注塑产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该状态下注塑产品受重力作用倾斜。
图5为图2中的推板、固定架和推顶装置在推板复位后的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中产品被模芯推顶且受重力作用向外掉出。
图6为图2中的推板、固定架和推顶装置在推板二次推顶注塑产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中产品被推板二次推顶且受重力作用向下掉落。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表示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实施例,下面将进一步描述其实施例的各有关细节及其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所述第一模板1包括第一注塑型腔3,所述第二模板2包括模芯4和第二注塑型腔5,模芯4处于第二注塑型腔5内,因此脱模时难以采用传统方式(传统脱模都是模芯在注塑型腔外),第二注塑型腔5包括型腔壳体6,所述第二模板2还包括前端的推板7和推板7后侧的固定架8,所述推板7套接在注塑模具主体的导向柱11上,所述推板7上带有套接孔9,所述推板7上的套接孔9套在型腔壳体6上,所述推板7配置有推动和复位装置,所述固定架8固定在注塑模具主体上。本发明提供的注塑模具只能对带有凸沿10的注塑产品进行脱模。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型腔壳体上部呈锥面分布,所述推板7上的套接孔9呈与型腔壳体6匹配的形状,这种锥面分布的结构有利于推板7深入到注塑产品凸沿10的下方,以便于推顶,而且使型腔壳体6后部也能够具有足够的厚度(否则为了推板能够推顶型腔壳体必须内缩,使推板7能够处于注塑产品凸沿10的下方)。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型腔壳体6外围包裹有外套12,所述外套12与推板7固定一体。推板7与外套12的分体结构有利于产品的维修和更换,由于外套12所在的部位属于磨损率高的位置,因此将其作为分体部件有利于分拆维修。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推动和复位装置包括穿过固定架8上的通孔13的连接杆14,连接杆14的两端分别与推顶块15和推板7连接,所述推顶块15配置有推拉装置,推拉装置为气缸机构,所述连接杆14上套有复位弹簧16,复位弹簧16的两端分别顶在固定架8的下侧和推顶块15的上侧。在此复位弹簧16可以作为主要复位机构也可以是辅助复位机构,当作为主要复位机构时复位弹簧16对推顶块15的推顶力通过连接杆14作用到推板7上,使推板7复位且与固定架8合拢,当作为辅助复位机构时复位弹簧16协助气缸机构,使推板7复位。
下面通过附图逐一描述本发明提供的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的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注塑模具完成注塑,脱模装置尚未启动;如图3所示,推顶块15受到气缸机构的作用向前推顶,推顶作用通过连接杆14作用到推板7上,在克服复位弹簧16回复力后推板7被向前推顶,推顶时推板7的内侧边缘顶在注塑产品的凸沿10上,从而将注塑产品顶出;如图4所示,注塑模具的状态与图3相同,不同的是注塑产品受到重力作用向下倾斜,从而使注塑产品后端偏离注塑时的位置;如图5所示,气缸回拉,在气缸作用力和复位弹簧16的复位作用力下推板7向后复位并且与固定架8合拢,由于注塑产品已经偏离位置,此时模芯4刚好可以推顶注塑产品,加速其向外掉落;如图6所示,为了保障注塑产品掉落的成功率,需要推板7二次推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文泰笔业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文泰笔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97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记录介质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视化注塑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