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黑色通讯光电缆外护套专用料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07963.6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8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冯庆勇;张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拓邦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17/00 | 分类号: | B29B17/00;B29B13/10;C08L23/06;C08K13/02;C08K3/04;C08J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孙民兴;王维新 |
地址: | 226571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黑色 通讯 电缆 护套 专用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塑料材料改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色通讯光电缆外护套专用料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包装要求的提高及农作物种植技能的推广,使聚乙烯包装膜及农膜的使用 量越来越大,2012年国内聚乙烯膜类废弃物就多达50万吨,如此多的废弃物没有达到合理利用,势必造成环境的污染与资源的巨大浪费。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家光纤到户政策的推进与高铁项目的相继实施,对聚乙烯光电缆外护套专用料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2012年通信光电缆外护套专用料的使用量达到30万吨以上。
目前国内因膜类废旧塑料质轻、膨松无法自动下料及原料与改性材料存在不能均匀分散的难点,基本采用两步法工艺的加工方法,就是先把废旧聚乙烯薄膜用挤塑机进行造粒,再把所得到的聚乙烯颗粒和其他改性材料进行配比混合,再进行改性生产光电缆护套料颗粒。在这个回收处理的过程中,废旧聚乙烯薄膜的回收造粒大多数是由个体小作坊完成的,他们基本都是利用简陋的烧煤挤塑机进行生产,加工工艺落后、效率低、污染大、产品质量无法控制,且没有大批量处理的能力。因烧煤的挤塑机因不能控温,往往使材料遭受高温破坏,性能损失严重,使用此种加工方法得到的原料,再进行改性生产聚乙烯通信光电缆护套料,其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加工稳定性亦很难得到保障。也就是还无一种成熟工艺将聚乙烯薄膜直接改性加工成一种专用料的制备技术,即集废旧聚乙烯薄膜回收处理与加工改性一次性完成的连续工艺,且具备自动化程度高、用工少、可操作性强、无污染、质量稳定性好、节能减排的特点,解决此工艺难题,将使大量废旧聚乙烯薄膜及其他膜类废旧塑料得到高效、合理的回收与利用,也填补了国内在废旧塑料回收加工改性领域的工艺技术空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黑色通讯光电缆外护套专用料生产工艺,自动化程度高、用工少、无污染、节能减排的特点,将使大量废旧聚乙烯薄膜及其他膜类废旧塑料得到高效、合理的回收与利用,也填补了国内外在废旧塑料回收加工改性领域的工艺技术空白。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黑色通讯光电缆外护套专用料生产工艺,工艺流程分为配方设计、破碎清洗、配料计量、高速混合、离心喂料、挤出成型、冷却风干、切粒过筛、风送包装;
所述的配方设计是对废旧聚乙烯薄膜,废旧高密聚乙烯塑料,抗氧剂,改性剂和色母,进行科学计算设计;
所述的破碎清洗是:采用过程自动化清洗设备,主要由一台撕碎机、一台破碎机、两台摩擦清洗机、一台螺旋提料机、两个漂洗槽、一台挤干机组成;
所述的其配料计量工艺是:主原料采用分度值为0.1公斤的电子称,辅助材料采用分度值为1克的电子称按配方进行计量;
所述的高速混合是:高速混合机容积为300升,转速400~500转/分钟,带有破碎与混料功能,混合时间为40~90秒;
所述的离心喂料是:离心仓采用电机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将混合好的物料送入挤出设备螺杆内,离心仓转速500~600转/分钟,内装有动刀与定刀各三把,带有破碎与混料作用,使改性物料更均匀的分散于主原料之中;
所述的挤出成型是:生产设备为单螺杆双阶挤出机,加热装置为自动控温,加工温度为200~260℃,上下机模头采用液压双筛,过滤装置上下机采用三层过滤网,过滤网摆放顺序为60目/120目/60目;
所述的冷却风干是:冷却水温度控制在40±5℃,风干装置为鼓风式双出口;
所述的切粒过筛是:切粒刀头为滚刀式,振动筛为两层,上层过滤筛直径为5mm,下层过滤筛直径为2mm;
所述的风送包装是:风送装置为鼓风式,采用活动管道连接于储料斗,成品粒子长度为2-3mm,外表光滑无连粒,粒子物性指标表现在符合国家标准《GB/T15065-2009电线电缆用黑色聚乙烯塑料》规定的物性要求。
所述的配方设计中其配方基本构成为
废旧聚乙烯薄膜 65~95% ,
废旧高密聚乙烯塑料 0~30%,
抗氧剂 0.3~0.6%,
改性剂 0.3~0.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拓邦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拓邦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79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