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个轴与离合器外壳的连接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07673.1 | 申请日: | 2013-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56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格里高利·D·戈乐斯基;史蒂文·G·托马斯;杰弗里·E·毛雷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0 | 分类号: | F16H5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8 | 代理人: | 初学平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州迪尔***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个 离合器 外壳 连接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连接两个轴与离合器轴毂。
背景技术
在自动变速器中,主轴可以形成有多个成角度间隔开的轴向流体通道,以用于将驱动压力传递至各个控制元件,如沿着轴位于轴向隔开的位置上的离合器和制动器。
这些通道必须被机械加工到轴中。
本行业中需要提供一种允许在轴中形成通道而不过度增加轴的直径的技术。该技术必须保持一体式轴的结构完整性且不会引入由于转动惯量产生的涡转。
发明内容
变速器部件的总成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上的轴向切割花键齿的第一轴、通过压入配合连接至第一轴的第二轴、以及通过压入配合连接至第二轴并与切割花键齿接合的离合器轴毂。
用于连接部件的方法包括:(a)形成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上的切割花键齿的第一轴、(b)在第二轴与第一表面之间形成压入配合连接、(c)在第二轴与离合器轴毂之间形成压入配合连接以及(d)压迫切割花键齿以在离合器轴毂中切割出齿,并与所述切割齿保持接合。
所述连接能使轴制造更容易,并且与那些一体式轴相比提供了扭力和轴向的连续性以及结构刚性。
优选实施例的适用范围将通过下文的具体说明、权利要求书和附图而变得显而易见。应当理解,尽管表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说明和具体示例仅以说明性的方式给出。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所述实施例和示例所做出的变化和改进将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说明以及附图将使本发明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示出了用于机动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的运动总成的侧视图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运动总成的横截面;
图3为示出了输入轴、轴延伸部与离合器轴毂之间的连接的运动总成的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的总成10包括输入轴12;输出轴14;中间轴16。第一行星齿轮组20具有第一太阳齿轮22、第一环形齿轮24、第一支架26以及一组支承在支架26上并与太阳齿轮22和环形齿轮24处于持续啮合中的行星小齿轮30。
第二行星齿轮组32包括固定耦接至太阳齿轮22的第二太阳齿轮34;第二环形齿轮36;固定耦接至输入轴12的第二支架38;以及一组支承在支架38上并与太阳齿轮34和环形齿轮36处于持续啮合中的行星小齿轮40。
第三行星齿轮组42包括固定耦接至环形齿轮36的第三太阳齿轮44;第三环形齿轮46;第三支架48;以及一组支承在支架48上并与太阳齿轮44和环形齿轮46处于持续啮合中的行星小齿轮50。
第四行星齿轮组52包括固定耦接至环形齿轮46的第四太阳齿轮54;通过壳体58固定耦接至支架26的第四环形齿轮56;固定耦接至输出14的第四支架60;以及一组支承在支架60上并与太阳齿轮54和环形齿轮56处于持续啮合中的行星齿轮62。
第一制动器64选择性地阻止环形齿轮24旋转。
第二制动器66选择性地阻止太阳齿轮22、34在变速器箱124上的旋转。
第一离合器68选择性地将环形齿轮36耦接至离合器外壳70,也在变速器箱124上旋转。
第二离合器72选择性地将支架48耦接至离合器外壳70。
第三离合器74选择性地将环形齿轮46耦接至输入轴12。
第四离合器76选择性地将壳体58耦接至离合器外壳70。
图2示出了支架38由盘80固定在壳体58上。
离合器外壳70包括形成有内花键齿的轴向臂82,离合器68的隔板84上的外齿固定至该内花键齿,以随着离合器外壳70旋转。离合器68的摩擦板用花键连接至在形成有环形齿轮36的环84上形成的外花键齿。
沿着输入轴12的径向外侧上的轴线86延伸的中间轴16固定在环85上,其中卡环88完成该连接。离合器外壳70由在中间轴16的径向外表面上轴向隔开的衬套90、92支承。
离合器外壳70包括另一形成有外花键齿的轴向臂94,离合器76的隔板96上的内齿固定至该外花键齿,以随着离合器外壳70旋转。离合器76的摩擦板用花键连接至形成在壳体58上的内花键齿。
离合器72的隔板上的外齿98接合在离合器外壳70的臂94上形成的内花键齿。离合器72的摩擦板用花键连接至在支架48上形成的外花键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76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控制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钻床复合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