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原烹羊肉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507351.7 | 申请日: | 2013-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4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强 |
| 主分类号: | A23L1/311 | 分类号: | A23L1/311;A23L1/314;A23L1/318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张红卫 |
| 地址: | 610213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羊肉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领域,涉及一种羊肉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原烹羊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羊肉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煎炒烹炸等多种做法,但是所用的方法大都使用食用油在高温的情况下进行操作,这不仅破坏了羊肉中原有的营养成分,还容易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烤肉的烹制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将肉串在钎子上直接在火上熏烤,其缺点在于,煤烟中的致病物质直接进入烤肉内,对人体健康不利;另一种是将肉放于炉中隔火间接烤,但此种方法对有些肉适合,对有些肉就不适合,尤其有些肉用这种方法烤制烤不出特别的鲜味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原烹羊肉的制备方法,使用羊皮为制作载体,将羊肉和调料在羊皮中进行隔火间接烹制操作,不仅避免了使用烹制器皿隔火烹制对肉品中所含营养成分的损害,还保持了羊肉原有的营养物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原烹羊肉的制备方法,它使用羊皮为制作载体,将羊肉和调料在羊皮中进行烹制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限定,它按照以下步骤顺序进行:
(1)羊皮的制备
将生长期为6-12个月龄、体重15~25Kg的幼羊,从颈部宰杀,去掉头部和四只脚,从腿部剥皮,得只有五个洞的无损羊皮,洗净备用。
本发明所选用的为自然放养的生态幼羊。羊肉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理想食材,其富含维生素B族和多种微量元素,是滋补身体,补血益肾,秋冬御寒的最佳食材选择。
(2)羊肉的准备
将剥皮后的羊身开膛洗净,去除羊杂和羊排,剩余羊肉切为5×5×5cm大小的方块肉,备用。
(3)羊肉的盛装
将块方块肉放入羊皮中,再加入总重50~100g、大小为1×2×2cm的姜块,以及,以及1500~2500g的水。
本步骤中,加入姜块既能去腥膻等味,又能有助羊肉温阳祛寒,还具有增鲜的效果;姜块的加入量,与现有的加入量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所使用的姜块的量是经过反复验证最终达到最佳的口感效果的,如果用姜量过少,则不能遮盖羊肉的腥膻味,如果用姜量过大则会掩盖羊肉的鲜味,这是能否获得鲜嫩羊肉的重要步骤之一。
(4)羊皮的密封
将羊皮的四脚处扎紧,颈部的洞中插入与之大小相匹配的上下通透的竹筒,再在竹筒中放入与筒腔大小相匹配的白萝卜块。
本步中,使用上下通透的竹筒的目的,是使得羊皮有与外界连通的出口,防止封闭系统,因内部温度过高而导致羊皮受损;竹筒的中空部位放入与之大小相匹配的白萝卜块,目的是避免羊皮内部的温度释放过快,并且,羊皮内部温度升高对白萝卜也有加温的作用,白萝卜在热蒸汽的作用下能够使其中的部分汁液流入羊肉汤中,可以提升肉质与汤汁的口感。
(5)烤前准备
将扎紧的羊皮四脚吊起、背部朝下,羊皮的背部涂抹一层50~70%的黄泥,挂在距离火源60~100cm处,备用。
本步中,抹上较稀的黄泥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皮囊受热不均而破裂,而有部分裸露是为利于吸热;使用纯天然的防裂剂黄泥,较使用其它的防裂剂更加环保,并且不会影响羊皮及透过羊皮内的羊肉味道、口感等因素受到破坏。
(6)烤制
在180~220℃下进行烘烤,烤制1.8~2.2h 后,将盛装羊肉的羊皮从挂架上取下,然后将颈部的竹筒连同白萝卜取下,倒出烹好的羊肉和羊汤。
本发明所提供的烘烤时间以及烘烤温度都是经过反复验证才得到的,如果低于180℃,会导致内部的羊肉有绵的口感,不劲道;而高于220℃,会导致内部的羊肉有木讷的口感,不易咀嚼;烤制的时间如果低于1.8h,会导致内部的羊肉有绵的口感,不劲道;高于2.2h,会导致内部的羊肉有木讷的口感,不易咀嚼;
(7)包装
将烹好的羊肉和羊汤分别装入密封袋中,并充入氮气,进行密封再进行外包装即得原烹羊肉,用于配即食蘸料蘸食。
以上的制备步骤间,是从多角度综合,权衡了口感,营养以及食用方便等因素,最终制得目标产品。所制得的原烹羊肉可根据需要进行称量后再分袋包装,以方便按量取用。本产品依个人喜好可加热后或不加热食用,并依个人喜好配食用蘸料蘸食即可。
作为上述限定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即食蘸料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配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强,未经王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73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化学电源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