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冷管件的加工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507038.3 | 申请日: | 2013-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7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嵊州市致远焊接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 地址: | 312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管件的加工工艺,属于管件连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制冷管件如进水管、出水管、进口管、出口管、排气管、连接管、集流管等主要应用于制冷装置如空调、冰箱上,起到连接或者物料交换的作用,然而现有的制冷管件加工技术中,存在如下缺陷:
(1)采用黄铜和紫铜制成,而黄铜和紫铜的成本较高,如每形成一对进、出水管组件或进、出口管组件,需要消耗大量的黄铜和紫铜,其成本和原料投入不容小觑,这对于日趋成熟的制冷管件行业来讲,传统的进、出水管结构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2)焊接效果不佳,黄铜熔点较低,铜料易熔的特性导致其成型效果不佳,影响使用效果;
(3)生产效率较低,传统的焊接过程中,都是采用手工焊接,需要多次焊接才能最终成型,这种方式可以满足小批量的需求,但不利于大批量生产,同时,手工焊接的焊接精度会因人而异,不同的焊接工人会造成产品质量的不稳定。
有基于此,作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生产成本高、焊接效果差、生产效率低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成本低、工作效率高、焊接精度高的制冷管件的加工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制冷管件的加工工艺,包括铸管、安装、焊接和后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铸管:管件包括焊接母材和焊接子材,焊接母材采用不锈钢制成,焊接子材采用紫铜制成;
(2)安装:将焊接母材和焊接子材顺次安装连接,形成初组件;
(3)焊接:将安装好的初组件置于焊接装置中进行焊接,得到焊接件;
(4)后处理:将焊接件冷却后,进行精细后处理,得成品管件。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如下:
步骤(1)中,所述的焊接母材为接头、主管或中转连接件,焊接子材为支管,其中,接头、主管和中转连接均采用不锈钢制成,支管采用紫铜制成,焊接母材的表面粗糙度为12.5,焊接子材的表面粗糙度为12.5。
步骤(2)中,安装为焊接母材与焊接子材采用过盈安装或配合安装,较优的,所述的过盈安装是指焊接母材的内径较焊接子材的外径小,优选的,焊接母材的内径较焊接子材的外径小0.1-0.2mm;所述的配合安装是指焊接母材的内径较焊接子材的外径大,并通过在焊接子材的外壁上进行滚花或打三点,以实现焊接母材与焊接子材的定位,优选的,滚花深度为0.1-0.2mm,宽度为0.5-1mm,打三点的凸点高度为0.1-0.2mm,宽度为0.58-1mm。
步骤(3)中,焊接包括炉钎焊和分解纯化炉焊接两步,炉钎焊的工艺为:调节炉钎焊的三区温度为1050±5℃,氨气压力控制在0.3±0.1mPa,冷却水的水压较常规水压大0.05,调节分解气流量为3.5±0.5m3/h,网带转动速度为14HZ(每分钟10±0.5cm);分解纯化炉焊接的具体工艺为:氨气压力>0.4MPa,分解气压力为0.1±0.05MPa,冷却水压力为0.02-0.05MPa,分解气流量为5-8 m3/h,再生气流量为1.5-2 m3/h,分解炉温度为800-850℃,干燥塔温度190-200℃。
步骤(4)中,所述的精细后处理是指将焊接好的成品采用电解抛光工艺,使不锈钢表面达到镜面效果,电解抛光工艺的具体工艺为:电解槽加热温度控制在70±5℃,电压10-12.5V,电流120-130A,电解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获得表面光洁、无瑕玷,成品管件内无残留不纯物的管件,耐盐雾试验500小时以上。
所述的中转连接件为汇集管或分配器,分配器或汇集管与主管、支管配合使用。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将接头、主管、中转连接件等焊接母材替换为材质相同的不锈钢,而焊接子材则采用紫铜管,采用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1)采用不锈钢焊接母材与紫铜焊接子材相配合,既满足了制冷管件的不同使用需求,又降低了成本,与现有的纯铜材质相比,本发明成本可降低20-60%,同时,本发明中,将大部分的管件都替换为不锈钢材质,接头、主管和中转连接件安装好后,可直接将其一并放入炉钎焊机种,一次焊接成型,根据使用需要,再焊接相应的各支管,极大的方便了管件的焊接,加工工序缩短,加工效率大大提高,而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保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嵊州市致远焊接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嵊州市致远焊接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70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