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通风式全景屋顶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505377.8 | 申请日: | 2013-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63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 发明(设计)人: | 秦建军;许世卿;袁齐;刘永峰;鲁增辉;武伯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B7/16 | 分类号: | E04B7/16;E04D1/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 全景 屋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的屋顶,尤其是一种用于采光调节不好的房屋的可通风式全景屋顶。
背景技术
四合院等建筑的偏房,朝向不好,通常也不设置较大窗户,因此采光情况不令人满意。白天不开灯的情况下屋内光线偏暗,不利于人眼的健康,长时间用电照明不仅浪费资源且对健康不利。而由于房屋的朝向问题,仅靠增大窗户面积并不足以解决采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其它方式来解决采光问题,通过屋顶调节无疑是最佳选择。此外,随着科技发展水平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通风和对室温的调节越来越依靠空调等家电产品,这种方式不仅耗电量大、不环保且容易使人生病,当下患“空调病”的人越来越多;一些人对空调过敏,而有些人喜欢将空调温度调的很低,当这两种人在同一个房间内工作时常常会因空调温度产生争执。房间窗户过小或者周围建筑物较拥挤的情况下,房间内的通风情况往往很差,较慢的室内外空气交换速度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变差、有异味、潮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可通风式全景屋顶,以解决位置不佳的房间的采光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可通风式全景屋顶,其结构特点是,包括驱动部分和瓦片部分;其中,所述瓦片部分包括透明瓦片构成的透明层和不透明瓦片构成的不透明层,所述透明瓦片和不透明瓦片都设置有有贯穿所述透明瓦片和不透明瓦片的通孔;
所述驱动部分包括驱动电动机、变速箱和穿过所述明瓦片和不透明瓦片的通孔且可以带动瓦片旋转的主轴;每根主轴两端分别设有两个齿盘,不同主轴之间的齿盘由链条连接并进行动力传输;每个齿轮配备一个用于固定主轴旋转角度的棘轮;所述透明瓦片与不透明瓦片均套设在主轴上并能够由所述主轴带动旋转;所述变速箱内部为减速器,变速箱与最下方一根主轴上的齿盘相连,当电动机运动时能够带动该齿盘和与之相连的主轴旋转;每根主轴两端分别设有两个齿盘,齿盘通过链条与相邻主轴连接并进行动力传输,因此当电动机运动时能够带动该层所有瓦片一同旋转;瓦片旋转至需要的角度时由棘轮固定。
本发明的可通风式全景屋顶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驱动部分所包含的电动机与变速箱的输入端通过齿轮啮合在一起,变速箱的输出端与最下方的一根主轴上的齿盘连接在一起;电动机运动时,动力通过变速箱传输给如前所述的齿盘带动其旋转,齿盘与主轴固定在一起不能进行相对运动,因此主轴也会一同旋转;主轴上的瓦片与主轴固定在一起不能进行相对运动,因此瓦片会随主轴一同旋转;不同主轴之间的齿盘通过链条进行连接,当第一个齿盘转动时动力会通过链条传输到后面所有的齿盘,因此电动机能够带动整层瓦片一同开合并且角度相同。
所述电动机可以是步进电机。
所述透明瓦片是由透明有机玻璃制成的。
所述透明瓦片构成的透明层铺设在屋顶的上层,不透明瓦片构成的不透明层铺设在屋顶的下层;
所述透明层和不透明层均包括多排平行的瓦片排;每个瓦片排是由一块或多个瓦片构成。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的可通风式全景屋顶,主要包括瓦片部分和驱动部分两部分。瓦片部分包括上层的透明瓦片,下层铺不透明瓦片。驱动部分包括为整个系统提供动力的电动机,将电动机的动力转换为合适的速度和大小的变速箱,固定和带动瓦片旋转的主轴,进行主轴间动力传输的链条。所述主轴两端分别装轴两个齿盘,用以固定链条和进行动力传输。每个齿盘配备棘轮用以固定瓦片在某一角度。本发明可通风式全景屋顶的工作状态可分为以下几种状态。当两层瓦片全部闭合时,其功能上与传统屋顶并无二致;当不透明瓦片打开透明瓦片闭合时,本发明可以达到在不通风的情况下增加室内采光的目的;当两种瓦片都打开时,则既能增加室内采光又能进行通风换气。两种瓦片为单独控制互不影响,且旋转角度可根据天气状况和需求进行一定范围内的任意调节,因此可以组合出多种通风采光效果,以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在不同条件下对室内通风和采光的需求。
屋顶是有两层瓦片构成。上层为透明瓦片,便于采光。下层为不透明瓦片,便于遮光。当两层瓦片都打开时,还可以通风。两层瓦片的结构和现有的屋顶瓦片排列方式类似,由上而下一排排地排列,上一排瓦片的下端压在下一排瓦片的顶端,以避免雨水流入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53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