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芽孢杆菌及放线菌微生态制剂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05348.1 | 申请日: | 2013-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9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邹立扣;吴国艳;郭莉娟;何雪梅;李蓓;程琳;王旭熙;龙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5F17/00;C12R1/125;C12R1/04;C12R1/07;C12R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8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芽孢 杆菌 放线菌 生态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微生态腐秆剂,具体是发明了一种微生态腐杆剂,将待堆制的秸秆堆成垛,加入该微生物菌剂,然后在自然条件下分解直至达到一种“稳定的程度,从而达到腐熟。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各类农作物资源十分丰富。据报道,全国各类农作物的秸秆年产量达7亿吨以上,其中稻草2.3亿吨,玉米秸秆2.2亿吨,豆类和秋杂粮秸秆1.0亿吨,花生和薯类藤蔓、甜菜叶等1.0亿吨。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秸秆就地焚烧,还田率极低,这不仅极大的浪费了资源,而且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如何充分有效利用现有的丰富秸秆资源、促进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农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农业废物从环境生态学角度看,农业废物是错位的资源;从能量利用来看,秸秆和禽畜粪便分别是生态系统中第一、二营养级所产生的废物,含有能量较多。资料表明,秸秆和禽畜粪便的总氮、磷、钾贮量达4872万t,占农业废物总氮、磷、钾的81.85%,因此对作物秸秆和禽畜粪便的资源化处理具有实际意义。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 部分的总称。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大分子,这三者被称为植物体的“三素”。“三素”的特点是分子量大、结构紧密有序、抗分解力强。可见,要使秸秆腐解需要能够产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酶的多种微生物共同参与,进行逐步有序的接力分解过程,才能完成秸秆“三素”的腐解。所以在自然界中秸秆的腐解通常需要一个长时间的作用过程,它是依靠自然界中存在的秸秆腐解的微生物所产生分解“三素”的酶,逐步作用才得以完成的多步骤过程。同样,与秸秆复杂成分对应的分解“三素”的酶也非常复杂,表现在参与秸秆腐解的酶的种类多、功能专一、协同互作等方面。微生物是产生“三素酶”的主要来源,在秸秆物质的降解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不同微生物产生的“三素酶”的能力差异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发明一种新型的微生态腐秆剂。该制剂对秸秆堆肥催熟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的缩短秸秆腐烂时间,为减少秸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供了可能。
本发明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 使用比例
枯草芽孢杆菌:6kg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3kg
放线菌Z1:4.8kg
解淀粉芽孢杆菌W1:6kg
有机肥:10kg(发酵牛粪) 硅藻土:50kg
2、 操作方法
(1) 菌种称量:按上比例准确称量各组分;
(2) 混合:在搅拌机物料槽中加入50kg硅藻土,开启搅拌机,在搅拌过程中均匀的将四种菌种和有机肥撒入硅藻土中,搅拌5min左右,使菌种混合均匀;再加入50kg硅藻土,搅拌5分钟左右,使物料均匀,该混合菌剂每克含菌量为0.34亿个;
(3) 包装:往包装袋中装入混合均匀的腐杆剂,准确称量2kg;尽量多的赶走包装袋中的空气;开启自动封口机,将封口温度调节到210°C左右,在达到预定稳定后,开启封口包装:注意包装过程中检查是否有漏包现象。
3、堆沤法
a、作物秸秆或有机废弃物
1、每1000㎏作物秸秆或有机废弃物用腐秆剂2㎏、人畜粪便80-200㎏(可用尿素5-10㎏或碳铵15-20㎏代替人畜粪便)。
2、将作物秸秆或有机废弃物叠堆,15-20厘米厚为一层,约十层为一堆逐层洒泼上所需量的腐秆剂、人畜粪便(尿素或碳铵)水液,并铺一层薄生泥。堆后加盖黑膜或糊上泥浆。
b、禽畜粪便或饼肥
每1000㎏禽畜粪便或饼肥用腐秆剂2㎏混匀,加水起堆,堆后加盖黑膜或糊上泥浆。
备注:
1、堆沤湿度以55%-65%为准(混合物捏之手湿并见水挤出为适度),秸秆过干要先浸湿。
2、堆沤时混入5-10%的生泥,效果更佳。
3、堆沤期间翻堆1-3次(如发现水分不足,应加水调节),可加速腐熟。
4、玉米秸秆切段堆沤。
5、堆沤约14-28天即可腐熟,冬季寒冷要保温堆沤,腐熟时间稍长。
该新型微生态腐秆剂为粉末制剂,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菌种复苏
取菌种嗜热芽孢杆菌Z1,枯草芽孢杆菌Z1,解淀粉芽孢杆菌W1,进行划线,在37℃培养箱里培养16-18小时;取菌种放线菌Z1划线,于28℃培养箱里培养72小时。
2、 增菌培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53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