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04790.2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68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潘革波;赵宇;肖燕;刘永强;吴浩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65 | 分类号: | G01N21/6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4 | 代理人: | 杨林;马翠平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增强 散射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以及基底上的金属纳米柱阵列,所述金属纳米柱的上端面为平面,截面为六边形;所述金属纳米柱的高度为400~600nm,直径为100~200nm;其中,相邻的两个金属纳米柱的间距为200~50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纳米柱为Au、Ag或Cu金属纳米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包括硅片、玻璃、金属板或塑料板。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应用印刷电子技术将铝墨水打印于所述基底上,在基底上获得厚度为400~600nm的导电性铝膜;
(b)以所述基底为阳极,应用阳极氧化工艺在所述导电性铝膜上形成阵列化的孔洞,所述孔洞的截面为六边形,深度为400~600nm,直径为100~200nm;相邻的两个孔洞的间距为200~500nm;
(c)应用磁控溅射工艺或电化学沉积工艺在所述孔洞中沉积金属,获得所述金属纳米柱;
(d)去除所述剩余导电性铝膜,获得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墨水的组成为5~10%的铝化合物、89~93%的有机溶剂以及0.1~2%的表面活性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化合物为氢化铝-丁基醚、氢化铝-苯甲醚络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所述表面活性剂为乙二醇。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氧化工艺具体包括步骤:
Ⅰ、以所述基底为阳极、Pt为阴极,以浓度为15wt%的H2SO4、0.4M的C2H2O4或5wt%的H3PO4中的任意一种作为电解液,40~60V的电压下,氧化5~8小时,然后利用磷酸和铬酸的混合溶液去除所述铝膜表面的氧化层,初步氧化铝膜;
Ⅱ、完成步骤Ⅰ后,以所述基底为阳极、Pt为阴极,以浓度为15wt%的H2SO4、0.4M的C2H2O4或5wt%的H3PO4中的任意一种作为电解液,40~60V的电压下,进行二次氧化,时间1~2小时,然后利用磷酸和铬酸的混合溶液去除所述铝膜表面的氧化层,扩大阵列化的孔洞,获得深度为400~600nm,直径为100~200nm的阵列化孔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溶液的浓度为6~8%,所述铬酸溶液的浓度为1.8~2.5%。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采用饱和氯化铜或氯化汞去除所述导电性铝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479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