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兰科植物硕果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03325.7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8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冯新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沿河乌江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3/00 | 分类号: | A01N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65300 贵州省铜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兰科 植物 硕果 保鲜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实保鲜技术,尤其是一种兰科植物硕果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兰科植物工厂化育苗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快速简便的实现育苗过程,往往采用的是兰科植物的种子进行无菌育苗,因此,每年在将兰科植物的硕果收获之后,就需要保存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维持正常的工厂化育苗需求。但是,兰科植物的硕果在自然状态下,极容易失水而干裂,进而造成种子带菌和死亡,影响种子的发芽率;而利用超低温环境保存,则费用昂贵,成本太高,不适合于工厂化育苗企业,并且,利用家用冰箱做兰科植物硕果保存实验,得知,在家用冰箱中保存的时间不能过长,如果保存时间过长将会导致霉变,进而也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增加企业的育苗成本。
壳聚糖,chitosan,分子式为C56H103N9O39,分子量为1526.4539。它是从虾蟹等的甲壳动物的外壳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物质,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自然界中唯一带正电荷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含有游离碱性基团的多糖类纤维素,能够促进酸碱平衡的无毒物质。利用壳聚糖作为保鲜剂,具有优良的成膜性和附着性,并且能够形成一种选择性保护膜,限制氧气进入,而不影响二氧化碳的通透,使果实处于一种无氧的环境中,进而延缓了果实的成熟衰老进程,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抑制了硕果表面的细菌,并抵御了外界病菌的侵入,降低表面的水分蒸发,进而达到防腐保鲜保湿的作用。
在现有技术中,壳聚糖的利用特别的广泛,主要应用于食品、食用果实的保鲜,而对于种子保鲜,提高种子发芽率的保鲜应用中还不存在,特别是兰科植物硕果保鲜的应用,基于兰科植物硕果保存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我们为壳聚糖的利用提出了一种新思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进而为壳聚糖的应用提供一种新思路,进而延长兰科植物种子的保存时间,提高工厂化育苗的发芽率,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为兰科植物硕果形成一个低氧高二氧化碳的密闭保存环境,进而抑制硕果果皮细胞的有氧呼吸,并且抑制病菌繁殖,提高果皮光泽度,使得兰科植物硕果保存时间大幅度延长的兰科植物硕果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具体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兰科植物硕果保鲜剂,它是由脱乙酰度93%的壳聚糖、维生素C、百菌清和水配制而成的,其中,脱乙酰度93%的壳聚糖为9-12g/l、维生素C为18-22g/l、百菌清为0.03-0.07g/l,其余为水,恰当的通过含量配比的组合,保证了保鲜剂的密度,进而能够在硕果表面形成有效的保鲜膜,为硕果提供一个低氧高二氧化碳的封闭环境。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最佳的实现保鲜效果,延长保存时间,所述的脱乙酰度93%的壳聚糖为10g/l、维生素C为20g/l、百菌清为0.05g/l、其余为水。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避免带入细菌,进而影响保存时间,所述的水为无菌水。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为冷却的开水。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兰科植物硕果保鲜剂的制备方法,首先将维生素C称量后,转入水中溶解形成维生素C溶液;再将脱乙酰度为93%的壳聚糖称量后倒入维生素C溶液中,慢慢搅拌,使脱乙酰度93%的壳聚糖充分溶解形成混合液,再量取百菌清倒入混合液中,充分搅拌,加水定容,即可制得兰科植物硕果保鲜剂。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在加水过程中病菌的带入,或者不同性质的水对保鲜剂的影响,进而影响保鲜效果,缩短保存时间,所述的溶解维生素C的水和定容时所加的水是同一种水。
再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兰科植物硕果保鲜剂对兰科植物在保鲜保存过程中的使用方法,将所述的保鲜剂喷洒在硕果表面后,转入冷藏室中保存。
进一步的,将硕果在所述的保鲜剂中浸泡1-3h,取出晾干后,置于冷藏室中保存。
进一步的,为了确保保鲜剂能够有效的形成保护膜,所述的浸泡时间为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沿河乌江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沿河乌江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33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笋衣书画艺术品及其制作工艺
- 下一篇:划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