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太阳能供电的吹风式投饵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02148.0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8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家朋;唐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2 | 分类号: | A01K6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巫蓓丽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供电 吹风 式投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用的机械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由太阳能供电的吹风式投饵系统。
背景技术
投饵机主要用于向水产养殖池塘中投放饲料。现阶段的投饵机通常存在以下缺陷:1)多由交流电供应,在当今社会能源愈来愈紧张的情况下,该种供电方式不仅消耗能源,还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2)多为机械振动式撒料结构,这种结构对颗粒饲料有无法避免的破碎作用,降低了饲料的利用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3)投饵机的控制性能低下,养殖户操作有一定难度。
中国专利文献CN201310289634.9,公开日2013年10月19日,公开了一种鱼动式投饵机及投饵方法。该鱼动式投饵机组成包括:料仓,料仓的仓身与投饵机支架连接,投饵机支架与料仓下端的下料口连接,下料口与定位支架连接,定位支架与分料锥连接,分料锥上安装有弹簧,弹簧与封门锥连接,封门锥与上摆连杆连接,上摆连杆穿过分料锥,上摆连杆与拉引绳连接,拉引绳与下摆杆连接,下摆杆与鱼动摆片连接。该投饵机的优点是可以通过鱼的游动进行投饵,但是其投饵过分依赖于鱼群活动,并不能满足经济快速饲养水产品的要求。
中国专利文献CN201310078438.7,公开日2013年7月13日,公开了一种投饵机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料箱、电源、控制器、送料装置、料箱支架及浮体;所述的料箱支架连接在所述的料箱和浮体之间;所述的控制器设于所述的料箱内;所述的电源为所述的控制器供电;所述的料箱底板设有出料口;所述的送料装置设于所述的料箱的出料口;所述的控制器控制送料装置;所述的投饵机还包括能与远程监控装置进行通讯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所述的远程监控装置包括计算机;所述的计算机通过无线通讯网络与所述的无线通讯模块相连接。该投饵机的优点是能实现远程监控,便于养殖户操作,但是其仍然为常规供能模式,不够环保。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环保节能,撒料时能减少对饲料的破坏,实用性强,易于控制的投饵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由太阳能供电的吹风式投饵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由太阳能供电的吹风式投饵系统,设有供料系统、投料系统和供电系统,所述的供电系统设有太阳能板、控制器和蓄电池,所述的太阳能板通过控制器给蓄电池供电,所述的蓄电池给供料系统和投料系统的负载供电。
所述的投料系统设有投料箱、输料绞龙、绞龙电机和投料管;所述的供料系统设有料仓和一端连接料仓的输料管;所述的输料管的另一端连通投料箱,所述的投料箱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的出料口位于输料绞龙的一端上方,输料绞龙的另一端伸入在投料管的内部上方,投料管的近输料绞龙的端部还设有风机;所述的负载是绞龙电机和风机。
所述的投料管设有投料总管,所述的投料总管的尾端设有两根投料支管。
所述的两根投料支管夹角为120°。
所述的投料支管的尾端设有出料头,所述的出料头呈圆台柱状。
所述的输料管上设有阀门。
所述的料仓和投料箱都是主体呈圆柱形,底端呈漏斗状。
本发明优点在于:
1、利用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在节能减排的同时摆脱了水产养殖机械对电线的依赖,减少了因大量电线带来的安全隐患;
2、吹送式投料方式不仅降低了饲料的破损率,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养殖噪声;
3、最大限度的提高了饲料投喂的面积;
4、便于控制,最大程度的减轻了人力成本;
5、整个投饵系统是可移动的,并且该移动是可控制的。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由太阳能供电的吹风式投饵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输料绞龙、投料总管、投料支管、风机和出料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料仓 2.输料管
3.阀门 4.支架
5.投料箱 6.输料绞龙
7.绞龙电机 8.投料总管
9.风机 10.投料支管
11.出料头 12.太阳能板
13.支撑架 131.水平支撑架
132.垂直支撑架 14.控制器
15.蓄电池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21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