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麻仁豆腐竹及生产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501606.9 申请日: 2013-10-23
公开(公告)号: CN103535444A 公开(公告)日: 2014-01-29
发明(设计)人: 何庆祥 申请(专利权)人: 何庆祥
主分类号: A23C20/02 分类号: A23C20/02
代理公司: 红河州专利事务所 53102 代理人: 朱跃平;龙晖
地址: 662200 云南省红河哈尼***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火麻仁 豆腐 生产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麻仁豆腐竹其生产方法,属于食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火麻又称大麻,其籽实称火麻仁或火麻子、麻子。火麻仁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有润肠通便、润燥杀虫等功效,在中医药方面有很广泛的用途。麻子在市场上时有出售,人们经常像瓜子一样将其作为小零嘴食用。

如许多文献记载,火麻仁籽粒很小,与荞麦粒差不多大,而且其仁质被一层比较坚硬的外壳包围,虽然用嘴能咬开外壳,但很难整壳剥去,其他方法也很难凑效。许多妇女喜欢嗑食火麻籽,去壳的效率都很低,要嗑食火麻子得有耐心,所以妇女们多会在心烦时嗑火麻子,以达到修心静气的目的。更年期妇女身体生理变化大,情绪易烦易怒,民间多有采用嗑火麻子的方式来缓解。因之不仅可以通肠利便,帮助消化,更有调节心情的功效。

在产业上申请人曾经进行过将火麻仁用于食品的尝试,如2010年2月7日公开的发明专利申请,CN101647537A号,就是申请人此前的初步尝试成果。该成果首次将火麻仁与大豆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磨浆、滤渣、煮浆,点出水豆腐,然后再压滤成条豆腐。可惜当时受到火麻仁脱壳技术的限制,没有做出过脱壳火麻仁豆腐。虽然提出过用去壳火麻仁的设想方案,但实际上没做出过脱壳火麻仁豆腐。结果是做出来的豆腐颜色比较灰黑,外观不好看,口感还较硬,味道也不尽甘美。消费者并不十分喜欢食用,结果是试消了一段时间后便停止了。而火麻仁豆腐竹则鲜有尝试。

随着火麻仁脱壳技术的发展,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专门的脱壳机,火麻仁脱壳的效率明显提高,火麻仁脱壳,实现仁质与外壳分离不再是技术难题。申请人借此进行了脱壳火麻仁豆腐的新尝试,但在用过去的老工艺做豆腐时却发现了新的技术难题,那就是用上述申请专利的配比方案将脱壳火麻仁与大豆混合后磨出来的细料用温水搅拌挤浆时十分麻烦,阻力很大,浆水很难从包袱里挤滤出来,光挤滤生浆就占去了一大半的时间,生产效率受到很大影响,成本明显上升 。

腐竹又叫腐皮,只不过是腐皮卷成卷后形状如同竹子,故称腐竹,是豆浆熬煮过程中,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在液面形成的一层皮状固体,揭起担在横杆上凉晒干燥后得到的产物。腐竹是人们喜食的豆制品之一,清水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回软,切成小块或者丝条用以做汤,炒菜,凉拌等,味道十分鲜美。传统的腐竹比较常见,但火麻仁豆腐竹却至今未见。所谓火麻仁豆腐竹就是指火麻仁与大豆以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混合豆浆熬煮制得的腐皮。因为上述原因,火麻仁豆腐皮的生产也因混合细料挤滤生浆困难的问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虽然口感较一般普通腐皮较好,但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申请人此前也未进行深入研发。

此外,申请人还发现,原来的大豆与火麻仁的配比并不适当,总的问题是火麻仁比例过高,做出来的豆腐皮舒脆不足,口感不好。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经过特殊工艺制作出来的火麻仁豆腐竹及生产方法,该方法能明显提高生浆挤滤的效率,避免细料粘塞,缩短挤浆时间,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改善豆腐竹的口感,以此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提出的这种火麻仁豆腐竹,其特征在于它是经过如下步骤获得的产品:

(1)将大豆单独脱壳、浸泡并磨成细料待用,同时将脱壳火麻仁不经浸泡磨成细料待用;

(2)将上步所得两种细料分别装入包袱加温水搅拌并挤压出生豆浆和生火麻仁浆,然后按比例混合得混合生浆;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生浆送至腐皮熬煮锅揭皮;

(4)将揭得的腐皮担在横杆上凉晒即得。

一种提高生浆挤滤效率的火麻仁豆腐竹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有如下步骤:

(1)将按干重计的脱壳大豆65-90份和脱壳火麻仁10-35份,按批次下料,对大豆先行浸泡,然后磨成细料,对脱壳火麻仁则直接磨成细料;

(2)对大豆细料和脱壳火麻仁细料分别装入包袱,加温水在包袱中搅拌加挤压,挤滤出生大豆浆和生火麻仁浆,滤渣排入废料池供作饲料;

(3)将步骤(2)所得两种生浆混合送至腐皮锅熬煮揭皮,担横杆凉晒;

(4)将凉晒过的腐皮卷卷或折成矩形包装即得成品火麻仁豆腐竹。

上述工艺方法的步骤(1)中大豆和脱壳火麻仁的比例以85份:15份为佳。

步骤(2)的温水与细料的比例以2-5:1为佳,水温以30-40℃为宜。控制进入细料温水的量等于控制生浆的浓度,浓度太低不利于水豆腐皮的形成,太浓则意味着渣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没有被充分的挤出,产品成本将会上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庆祥,未经何庆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16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