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放电管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01537.1 | 申请日: | 201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6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今井孝一;花村义和;西泻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冈谷电机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T4/12 | 分类号: | H01T4/12;H01T1/2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许海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电 | ||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180024894.2、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日期为2012年11月20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1/060728、国际申请日为2011年5月10日)、发明名称为“放电管”的PCT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用作用于向投影仪、汽车的金属卤化物灯等高压放电灯、煤气调理器等点火塞供给点亮用或者点火用的恒压的开关放电管、或者被用于吸收浪涌电压的气雷器(避雷管)的放电管,特别涉及三极构造的放电管。
背景技术
作为该种放电管,本申请人之前提出了实用新型第3122357号。
该放电管60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具有平行配置的第1电极62、第2电极64、第3电极66、和包括夹在上述第1电极62与第2电极64之间的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第1圆筒管68、夹在上述第2电极64与第3电极66之间的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第2圆筒管70的气密外围器72。
在配置于中央的第2电极64中,形成有使第1圆筒管68和第2圆筒管70的内部空间彼此连通的通气孔74。
另外,左右配置的第1电极62、第3电极66具备朝向气密外围器72的中心突出地配置于气密外围器72内的放电电极部76,在第1电极62以及第3电极66的放电电极部76、76之间形成了放电间隙78。另外,在第1电极62、第3电极66的外侧面,形成了凹陷62b、66b。
上述第1电极62、第2电极64、第3电极66、和第1圆筒管68、第2圆筒管70经由密封材料(未图示)气密地接合。
上述第1电极62、第2电极64、第3电极66的周缘62a、64a、66a从第1圆筒管68、第2圆筒管70的外周面68a、70a向外方伸出。
在上述气密外围器72内,封入有规定的放电气体。
在上述放电管60中,如果对第1电极62以及第3电极66之间施加该放电管60的放电开始电压以上的电压,则在放电间隙78中产生放电。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第31223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放电管60是具备第1电极62、第2电极64、第3电极66的三极构造的放电管,在配置于两端的第1电极62-第3电极66之间生成放电,但在第1电极62与第3电极66之间介有第2电极64的结果,在第1电极62-第2电极64之间、第3电极66-第2电极64之间,形成比第1电极62-第3电极66之间的上述放电间隙78小的放电间隙。因此,在放电间隙小的第1电极62-第2电极64之间、第3电极66-第2电极64之间中的放电生成后,转移到第1电极62-第3电极66之间的放电间隙78中的放电生成,所以产生电压施加时的放电响应性变得不佳的事态。
本发明是鉴于以往的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电压施加时的放电响应性优良的放电管。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放电管,
具有:平行配置的第1电极、第2电极、第3电极、和包括夹在所述第1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的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第1筒状体、夹在所述第2电极与第3电极之间的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第2筒状体的气密外围器,在所述第2电极形成使第1筒状体和第2筒状体的内部空间彼此连通的贯通孔,并且在所述第1电极以及第3电极形成朝向气密外围器的中心突出并设置规定的放电间隙而对向配置的放电电极部,进而,向所述气密外围器内封入放电气体,所述放电管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1电极的放电电极部以及第3电极的放电电极部插入配置于所述第2电极的贯通孔内。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放电管中,其特征在于,插入到配置于所述第2电极的贯通孔内的第1电极以及第3电极的放电电极部的插入长度大于等于所述放电间隙的间隙长度的2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提供一种放电管,
具有:平行配置的第1电极、第2电极、第3电极、和包括夹在所述第1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的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第1筒状体、夹在所述第2电极与第3电极之间的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第2筒状体的气密外围器,在所述第2电极形成使第1筒状体和第2筒状体的内部空间彼此连通的贯通孔,并且在所述第1电极以及第3电极形成朝向气密外围器的中心突出并设置规定的放电间隙而对向配置的放电电极部,进而,向所述气密外围器内封入放电气体,所述放电管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放电电极部的前端面,形成了含有硝酸铯、硝酸铷、氧化镁以及玻璃的覆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冈谷电机产业株式会社,未经冈谷电机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15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分裂导线提升装置的专用卡具
- 下一篇:一种高通量辣椒杂交授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