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蜘蛛香环氧环烯醚萜酯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01327.2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9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波;谷满仓;程汝滨;王一奇;陈佳丽;张如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185 | 分类号: | A61K36/18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冷红梅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蜘蛛 香环氧环烯醚萜酯 有效 部位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蜘蛛香环氧环烯醚萜酯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败酱科(Valerianaceae)缬草属(Valeriana L.)植物全世界约200余种,广泛分布于美洲、欧洲、亚洲的北温带地区。我国有17种,2个变种,以西部及西南部分布的种类最多。缬草作为药用植物,目前应用较多的有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inn)、黑水缬草(Valeriana amurensis Smir.ex Kom)、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inn.var.latifolia Miq)等。该属植物在欧洲具有悠久的用药历史,在欧美等国可用于治疗轻、中度失眠。
蜘蛛香为败酱科缬草属植物,在我国分布较广,具有多年用药历史,现被我国2010版药典收载,具有理气止痛、消食止泻、祛风除湿、镇静安神等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蜘蛛香,辛,温,无毒;辟瘟疫,中恶邪精,鬼气尸疰”。
蜘蛛香含有几十种非苷环烯醚萜类成分。环烯醚萜为臭蚁二醛的缩醛衍生物,非苷环烯醚萜主要以C1、C10、C11等-OH与已戊酰基(isovaleryl)、乙酰基(Acetyl)等成酯的形式存在,“C-8(10)-环氧”为其结构的一大特征,称为环氧环烯醚萜酯。迄今为止,对败酱科缬草属植物中含有的环氧环烯醚萜酯类化合物的有效部位的研究鲜有报道。虽然文献报道,对败酱科缬草属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常规的提取、分离,并且得到一系列环氧环烯醚萜酯类化合物,但并没有提供一种工艺科学合理,有效部位性能稳定、生物活性高的蜘蛛香环氧环烯醚萜酯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
目前,在提取溶剂方面,文献“蜘蛛香的化学成分研究”(许婧;蜘蛛香的化学成分研究;药物评价研究;2010年第33卷第2期)公开了蜘蛛香中环烯醚萜酯类成分的提取方法,该研究用95%的甲醇冷浸提取。95%的甲醇在提取蜘蛛香脂溶性较强的环烯醚萜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能最大限度避免极性较强的非环烯醚萜酯类杂质的引入,但甲醇具有较强的毒性,高浓度的甲醇不适合工业化生产,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
文献“蜘蛛香中环烯醚萜类成分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的研究”(宋歌;蜘蛛香中环烯醚萜类成分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的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第35卷第3期)公开了蜘蛛香总环烯醚萜酯类成分的提取方法,包括用70%的乙醇浸润0.5h,加热回流提取。该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取出蜘蛛香中环烯醚萜酯类成分,但70%的乙醇极性较大,对于极性较小的环烯醚萜酯,提取得率会比较低;另外,70%的乙醇在提取出环烯醚萜酯的同时,会引入大量极性较大的非环烯醚萜酯类杂质,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
在萃取溶剂方面,文献“蜘蛛香中的环烯醚萜和木脂素”(Sheng Lin,Tao Chen,Xiao-Hua Liu,et al.Iridoids and Lignans from Valeriana jatamansi.J.Nat.Prod2010;73,632–638)公开了蜘蛛香乙醇提取物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该方法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大量环烯醚萜类成分,包括13个新的环烯醚萜,但乙酸乙酯极性较大,在萃取出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同时,会引入非环烯醚萜酯类杂质,比如,本研究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亦分离到了14个木脂素类成分,存在一定技术缺陷。
在环烯醚萜酯有效部位提取方法方面,冷浸法、回流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均有应用。冷浸法提取效率低,提取溶剂用量大;回流提取法可能会造成一些热敏性环烯醚萜酯类成分的降解;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效率高,但设备昂贵,会增加生产成本。
在环烯醚萜酯纯化工艺方面,大孔吸附树脂法应用较多。该法首先要用一定量的水将环烯醚萜酯粗提物溶解,上样,再用一定质量分数的乙醇溶液梯度洗脱。环烯醚萜酯大多为脂溶性较强的油状物质,在水中溶解度非常小,故上样时,水溶液体积会比较大,若溶解不完全,有环烯醚萜酯析出,还会造成大孔吸附树脂上网状孔穴的堵塞,影响纯化效果;乙醇极性较大,既使高质量分数的乙醇(如95%乙醇)洗脱时,亦会将大量极性较大的非环烯醚萜酯类杂质洗脱到有效部位,进而,影响环烯醚萜酯有效部位的纯度。
在败酱科缬草属植物环烯醚萜酯有效部位应用方面,文献报道多集中在镇静、催眠、抗抑郁等方面,其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鲜有报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未经浙江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13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七参超微粉碎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抗HPV药物制剂及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