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器件短路的印刷电路板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500739.4 | 申请日: | 2013-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3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 发明(设计)人: | 姚纪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彤明高科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1/11 | 分类号: | H05K1/11;H05K1/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231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器件 短路 印刷 电路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刷电路板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器件短路的印刷电路板。
背景技术
印刷电路板的印刷保险装置的任务在于非正常工作状态时,特别是在短路时快速和可靠地中断与供电电源的连接,从而可以防止短路在印刷电路板上的蔓延和造成其它的损失。而且,通过印刷导线保险装置提早动作以避免激活电网保护开关。
电子电路中通常会发生的一种故障模式就是器件损坏短路,这主要是由于电磁干扰导致器件击穿短路,迄今为止常用的电容、瞬态二极管、稳压管都属于这类器件;该类器件在高压、大浪涌电流的冲击下,会发生不可恢复的失效,除少数特制的器件外,绝大多数的失效模式是短路状态,这将导致整机不能工作。在工程应用中如果能够将这些短路的电子器件旁路掉,使其不在原有回路中,则这类短路的器件就不再对于回路产生致命性损毁,整机也会正常工作,从功能上不影响正常使用,这样一来将有效延长整机的平均无故障时间,节省大量的维修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器件短路的印刷电路板。
本发明所述的防止器件短路的印刷电路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在高电平和地线之间的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通过第一焊盘与高电平电性连接,所述电子元器件通过第二焊盘与地线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盘与所述高电平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电接合区、热熔断区以及第二电接合区。
其中,所述电子元器件为电容、瞬态二极管或稳压管。
其中,所述热熔断区包括热敏材料。
其中,所述热熔断区包括热熔断元件,所述热熔断元件包括金属壳体,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和设置在金属壳体内的绝缘材料、可移动导电片、第一压缩弹簧、第二压缩弹簧以及热敏材料;所述第一导线从所述金属壳体的第一端外延伸至金属壳体内,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金属壳体的第二端外壁电性连接并向外延伸;所述绝缘材料设置在金属壳体的第一端附近,所述热敏材料设置在金属壳体的第二端附近,所述可移动导电片能够沿着所述金属壳体的内表面接触并进行滑动;所述可移动导电片与绝缘材料之间具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可移动导电片与热敏材料之间具有第二压缩弹簧;其中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弹性力大于所述第一压缩弹簧以使得可移动导电片压接在第一导线上。
其中,所述第一电接合区和第二电接合区包括印刷导线和设置在印刷导线上的防电弧以及等离子侵蚀的绝缘防护涂层。
其中,所述第二电接合区与高电平之间还具有过渡区,所述过渡区具有裸露的印刷导线。
其中,所述高电平由电源或高电平输入线提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防止器件短路的印刷电路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印刷电路板,能够解决电容、瞬态二极管以及稳压管类电子元器件在高压、大浪涌电流的冲击下,能够及时将发生短路的电子元器件断开旁路掉,从而使得短路的电子元器件不再对于回路产生致命性损毁。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防止器件短路的印刷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述印刷电路板中热熔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的防止器件短路的印刷电路板的结构和功能等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防止器件短路的印刷电路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在高电平(电源或高电平连接线)和地线之间的电子元器件10;所述电子元器件为电容、瞬态二极管或稳压管等受电磁干扰容易导致击穿短路的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10通过第一焊盘20与高电平电性连接,所述电子元器件10通过第二焊盘30与地线电性连接;而所述第一焊盘与所述高电平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电接合区40、热熔断区50、第二电接合区60和过渡区70,并且所述过渡区具有裸露的印刷导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彤明高科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彤明高科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07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