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级对称型动态储能阵列器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00589.7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6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吕志鹏;盛万兴;钟庆昌;肖曦;刘海涛;吴鸣;聂金峰;丁若星;田培根;王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1/02 | 分类号: | H02J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级 对称 动态 阵列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三级对称型动态储能阵列器,该储能阵列器包括储能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模块为结构相同的12个储能模块,所述储能阵列器为对称结构,包括由12个储能模块和12个双向开关构成的4条支路;每条支路由串联的3个储能模块和1个双向开关构成,两两支路之间通过双向开关连接;所述12个双向开关均并联有续流二极管;双向开关闭合时电流双向流动,且双向的电流关断均可控;
所述储能阵列器包括4支路并联运行模式、3支路并联运行模式和2支路并联运行模式三种稳态运行模式和模式切换过程中产生的两种瞬态运行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阵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12个储能模块分别为模块1~12;所述12个双向开关分别为双向开关K41,K42,K43,K44,K45,35、K46,36、K31,23、K32、K33、K34,24、K21、K22;所述4条支路分别为第一串联支路、第二串联支路、第三串联支路和第四串联支路;
所述第一串联支路由串联的模块1~3以及双向开关K41组成;
所述第二串联支路由串联的模块4-5、双向开关K42以及模块6组成;
所述第三串联支路由串联的模块7、双向开关K43以及模块8-9组成;
所述第四串联支路由串联的双向开关K44以及模块10-12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阵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串联支路与第二串联支路之间通过双向开关K31,23连接,该双向开关K31,23连接在第一串联支路双向开关K41的输入端与第二串联支路双向开关K42的输出端之间;
所述第二串联支路与第三串联支路之间通过双向开关K32和K33连接,双向开关K32和K33串联组成双向开关串联支路,所述双向开关串联支路连接在第二串联支路双向开关K42的输入端与第三串联支路双向开关K43输出端之间;
所述第三串联支路与第四串联支路之间通过双向开关K34,24连接,该双向开关K34,24连接在第三串联支路双向开关K43的输入端与第四串联支路双向开关K44的输出端之间;
双向开关K45,35和K22串联后连接在第二串联支路模块4的输入端与模块5的输出端两侧;
双向开关K21和K46,36串联后连接在第二串联支路模块8的输入端与模块9的输出端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阵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模块为直流电压源型储能模块,包括但不限于超级电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阵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阵列器的额定电压为Vrate,4条支路并联运行向3条支路并联运行模式切换的切换电压为V4→3,3条支路并联运行向4条支路并联运行模式切换的切换电压为V3→4,3条支路并联运行向2条支路并联运行模式切换的切换电压为V3→2,2条支路并联运行向3条支路并联运行模式切换的切换电压为V2→3;满足V4→3>(1/4)Vrate>V3→4>V3→2>(1/6)Vrate>V2→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阵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阵列器的4支路并联运行模式、3支路并联运行模式和2支路并联运行模式三种稳态运行模式分别如下:
A、当储能模块电压在(1/4)Vrate~(1/3)Vrate范围内时,储能阵列运行在4条支路并联模式下,每条支路含有3个串联的储能模块;4条支路分别为,模块1~3串联支路,模块4~6串联支路,模块7~9串联支路和模块10~12串联支路;
B、当储能模块电压在(1/6)Vrate~(1/4)Vrate范围内时,储能阵列运行在3条支路并联模式下,每条支路含有4个串联的储能模块;3条支路分别为:模块1~3和模块6串联支路,模块4~5和模块8~9串联支路,以及模块7和模块10~12串联支路。
C、当储能模块电压低于(1/6)Vrate时,储能阵列运行在2条支路并联模式下,每条支路含有6个串联的储能模块;2条支路分别为,模块1~3、模块6和模块8~9串联支路,以及模块4~5、模块7和模块10~12串联支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058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