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00034.2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5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仁淙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00 | 分类号: | G09F9/00;F16M13/0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模组,特别是指一种壁挂式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人们对于感官的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业界已设计出大型的电视墙来显示大幅度的画面。此种电视墙通常是由多个独立的显示器排列组成,每一显示器显示画面的一部分内容,所有显示器的画面共同形成完整的图像。
然而,现有的显示器通常是通过螺丝锁固或者挂钩支撑的方式固定于墙面上,因而安装过程较为不便。特别是对于具有数量较多的显示器的电视墙而言,安装过程更显艰难,造成使用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装简便的显示模组。
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装置及与显示装置相对设置的支撑体,显示装置设有第一磁体,支撑体设有第二磁体,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吸附而将显示装置固定于支撑体上。
由于显示装置设有第一磁体,支撑体设有第二磁体,当需要将显示装置安装于支撑体上时,只需要将显示装置靠近支撑体,第一磁体将与第二磁体吸附,从而自动将显示装置安装于支撑体上。由此,显示模组的安装过程较为简便,可有效降低使用成本。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其包括一支撑体20及一安装于支撑体20上的显示装置30。
显示装置30包括一显示器40及一固定于显示器40上的背板50。显示器40的正面用于播放画面,背面则与背板50相固定。背板50呈平板状,其可由非导磁的金属等刚性材料制造。螺丝60穿过背板50的背面及正面而锁入显示器40的背面,从而将背板50与显示器40固定连接。背板50的上端设有一无线视频信号接收模块52,其通过导线54与显示器40背面的视频信号接口连接。无线视频信号接收模块52可接收来自外界的无线视频信号,比如WiFi信号、BT信号、ZigBee信号、NFC(近场通信)信号等等。无线视频信号接收模块52再将所接收的无线视频信号通过导线54输入显示器40的视频信号接口,使显示器40播放相应的画面。背板50的下端设有一无线电源模块56,其通过一导线58与显示器40背面的电源接口连接。本实施例中,无线电源模块56包括一电流感应线圈,其可接收外界的电磁波,从而产生感应电流,进而通过电源接口为显示器40供电。背板50在其内部分别靠近上下两端的位置处设有二第一磁体59。每一第一磁体59为永磁体,其一磁极朝向背板50背面,相反的另一磁极朝向显示器40。
支撑体20预先固定于诸如墙壁等支撑物上。支撑体20可由刚性的非导磁的金属材料制造,如铝、铜等。支撑体20在对应背板50的二第一磁体59的位置处设有二第二磁体22。每一第二磁体22也可为具有二相反磁极的永磁体。每一第二磁体22均通过转轴24可旋转地安装于支撑体20内。每一第二磁体22可随着转轴24的旋转而改变其朝向,使其二磁极相对第一磁体59的位置发生变化。当第二磁体22旋转至第一位置时,其一磁极正对相应的第一磁体59的极性相反的一磁极,此时二磁极相互吸引,从而将背板50及显示器40吸附于支撑体20上。当第二磁体22旋转至第二位置时,其一磁极正对相应的第一磁体59的极性相同的一磁极,此时二磁极相互排斥,从而使背板50及显示器40从支撑体20上脱离。优选地,支撑体20内部还可设有二滑槽,二第二磁体22可分别在二滑槽内滑动,从而改变各自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显示装置30的安装需求。
支撑体20的背面还在对应背板50的无线电源模块56的位置处设有一无线供应电源26,其可发出电磁波,进而驱动背板50的无线电源模块56产生感应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000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