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底泥重金属污染模块化异位治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98149.2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6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康兴生;马涛;刘亚钦;刘娟;崔海燕;王菁;杨洋;顾俊杰;孙丰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12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王书刚 |
地址: | 25001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金属 污染 模块化 治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理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底泥的方法,属于底泥治理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底泥是水体底部的表层沉积物质,是微生物、腐殖质、土壤及泥沙等的混合物,经过长时间物理化学、生物作用及水体传输而沉积于水体底部所形成。底泥能够反映水体演化的历史过程,为河流、湖泊、河流入海口滩涂等自然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底泥中的重金属来自于大气降尘、降水、土壤冲刷、地表径流、各类污水、固体垃圾以及农药等,具有长期性、累积性、潜伏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能通过食物链成千百倍地富集,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目前世界各国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的治理规划和治理技术方案各不相同,尤其是在我国,受污染和经济地域性等因素影响,尚不具备全面开展底泥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的条件。根据受污染水体的污染程度不同,结合污染场地的实施条件,目前常用的重金属污染底泥的修复技术主要分为原位处理技术和异位处理技术。
原位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原位植物修复和原位材料覆盖技术,其中原位植物修复以其成本低、操作简单、不易产生二次污染等优势而备受关注,但仍存在处理效率低,植物种植易受当地气候、河道行洪状况影响等缺陷。原位材料覆盖技术是在底泥表面覆盖钝化材料,阻断重金属向水体中的释放途径,受覆盖材料的理化性能及自然水体的水利水文特征影响较大,且目前尚无可靠的覆盖材料投放设备,实现均匀和无漏点覆盖难度较大。因此,对于污染较重水体或原位处理难度较大时,常采用异位处理技术。
异位处理技术如CN101921090A公开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底泥固化剂及其固化方法》,主要是将疏浚的底泥与重金属固化剂搅拌混匀进行固化,其固化剂包括水泥和粉煤灰,粉煤灰和水泥的质量比为1∶(0.5~11)。该固化剂的固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重金属污染底泥中直接添加本发明的固化剂,固化剂的用量为重金属污染底泥质量的0.4~1.5倍,将添加固化剂后的混合物至少养护3d,完成固化过程。该技术通过化学方法将疏浚底泥中的重金属固化,固化后的固体废弃物仍是一种危废,其后续处置仍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
CN102372406公开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底泥的异位修复方法》,主要由底泥疏挖和输送、修复区防渗与排水、底泥改良剂和微生物菌种投加、微生物和植物联合修复、废水处理与植物收割及焚烧处置单元组成;具体步骤是先进行修复区的选址和防渗处理,再采用工程方法把重金属污染底泥疏挖并输送到修复区,接着进行底泥的排水固结过程,然后投加底泥改良剂和微生物菌种与底泥充分混合并耕种植物,最后收割植物并将其焚烧后,把焚灰运送至危险废物填埋场填埋或是用于回收重金属元素。该方法将底泥异位疏浚与植物吸收处理方法相结合,与污染底泥化学处理方法相比,具有处理成本低、环境友好的优点,但由于需要疏浚,其在疏浚过程中易产生污染释放,影响上覆水水质;另外,对于污染程度较重的底泥,植物难以在底泥中生长,也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底泥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系统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不足以及治理效果差的问题,结合流域治理工作“治、用、保”(所谓“治”,即污染治理:是指以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为指导,综合采用结构调整、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面源污染治理、清淤疏浚等全过程污染防治措施,解决流域内环境污染问题。所谓“用”,即行政辖区内水资源的充分循环:是以节水为基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利用闲置荒地及废弃河道,建设中水调蓄设施,合理规划污水回用工程,最大限度地实行水资源的流域内循环,减少污水排放量。所谓“保”,即流域场地与功能强化:是在污染治理和污水资源化的基础上,采用湿地建设、水土保持、小流域开发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场地、重建技术,对流域的生态恢复过程进行强化,使之向提高自净能力、改善水质与生态环境、恢复自身应有生态功能的有利方向尽快转变。)的综合治理理念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治理原则,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可充分实现场地与治理过程相结合、因地制宜、操作简单、便于实施的底泥重金属污染模块化异位治理方法。
本发明的底泥重金属污染模块化异位治理方法,按实施顺序包括杂物清除、底泥疏浚、泥沙分离、泥浆脱水减容、固化稳定化、尾水处理、资源化利用和场地生态修复八个模块,上述模块结合底泥场地处的具体条件和处置去向进行组合,各模块的具体功能和实施过程如下:
(1)杂物清除:利用船只作为运载工具,以人工或机械形式通过钉耙或滚钩清除河底杂物(垃圾、水草、树枝、塑料袋等),杂物滤水后装袋运到岸上,通过垃圾车运到指定地点,该模块是可选异位治理环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未经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981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